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也译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用
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道德风险与人类行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没有密切的关系,
它在人的经济行为中是合乎个体理性的,因而对这个词汇的
使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中,道德风险是一种十分
普遍的现象,它是指市场参与者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
的理性反应。
亚当 • 斯密曾如此描述过
18世纪公司的管理者:“无
论如何,由于这些公司的董
事们是他人钱财而非自己钱
财的管理者,因此,很难想
象他们会像自己照看自己的
钱财一样的警觉,所以,在
这类公司的管理中,疏忽和
浪费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
Adam Smith 1723-1790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定义:
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
进自身效用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
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备的合同使得负有责任的经
济行为者不承担全部的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
承受他们行动的全部后果,同样地,也不享有行动的
所有好处。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与道德风险理论:
美国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得主,其主要成就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
基性的贡献。
1976年与罗斯查尔德合作发表了著名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
论不完备信息经济学”,相继发表过70多篇论文,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
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的经济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在不完备信息条件下,道德风险是普遍存在的;
——在不完备信息条件下,市场将只存在“分离均衡”;
——具有不完备信息的竞争性市场可能没有均衡,即使出
现均衡,也将可能不是帕累托最优。因此,不完备信息条
件下的市场难以出现高经济效率;
——针对不完备信息的情况,委托人可以通过信息甄别来
达到有效的市场均衡。
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风险: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风险:
——上海仟村百货的“托儿便民服务”
——买了医疗保险的人常常会多开不必要的药
——公共财产没人爱惜(政府车改)
——企业为何强调“劳动纪律”?
道德风险产生的条件:道德风险产生的条件:
——利益主体目标的不一致性
——信息的非对称性
当委托人面临信息不对称时,代理人往往可以选择道德
风险行动。逆向选择发生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前,而道德
风险则发生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后。与逆向选择一样,产
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在签订委
托代理合同后,代理人利用自身拥有而不被委托人观察到的
私人信息,改变签订合同前的行为模式,从中获取更大的预
期收益。这一过程将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一、基本模型一、基本模型————保险市场保险市场
假设某厂商产品仓库价值为$100,000,厂商采取防火措
施的成本为$50。采取防火措施后小心谨慎,发生火灾概率
为;没有防火措施且疏于防范,发生火灾概率为。
又假设保险公司以预期火灾损失
$100,000×=$500
作为保险费用出售保险单。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厂商向保险
公司投保后,就可能不会有动力继续执行防火措施,并可能
疏于防范,结果,发生火灾的概率从上升到,保
险公司的实际预期损失为
$100,000×=$800
结果,每出售一张保险单平均会损失$300。因此,这
种保险单设计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不可行的。
二、理论模型二、理论模型————保险市场保险市场
假设消费者收入为W,出现意外时,损失为d,正常
出现意外的概率为p。消费者可以通过投保来使自己出现
意外时得到保障。
又假设保险公司以预期的损失d ×p=a来收取保险费,
使消费者得到全额赔偿。
这时,消费者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其出现意外的
概率从p变为q,且q> p。
如果保险公司按a来收取保险费的话,将导致损失为
d × (q-p),保险公司无法长期生存。
三、例题分析三、例题分析
例题例题11::个人财产保险的道德风险
假设你现在有一部彩色电视机,市场价值为3000元。你到保险公司
投保家庭财产险,保险公司规定凡家用电器投保后当年购买的赔付率为
95%,次年以上为90%。假设电视机有毛病后正常维修成本为150元,C为
分摊到电视机上的保险成本,而你对新电视机的福利评价为200元。假设
这部电视机使用两年后损坏了,你面临下列选择:
电视机不被偷而拿去维修的预期福利收益为:
3000-150-X-C=2850-X-C (X为折旧费用)
电视机不拿去维修而被偷窃的预期福利收益为:
3000×90%+200-300-C=2600-C
当折旧费用X小于250元时,你选择维修电视;当折旧费用X大于250
元时,你会有动力让小偷将电视偷走。
例题例题22::
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A公司向B银行(一个地区支行)申请贷款900万元,
但B支行的贷款审批权最高只有300万元。信贷人员在收
取贿赂后,授意A公司找了另外两家公司C和D,三家公
司各从B银行贷款300万元。然后,将C、D两家公司贷的
600万元再转给A公司。
后来,A公司倒闭,导致900万元贷款无法偿还。
例题例题33::
大型跨国公司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通公司在一年多的
时间内,虚报利润达38亿美元
世界最大的复印机生产商——美国施乐公司在5年中
虚报收入达14亿美元
主要原因之一:股票期权
公司经营者通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拉动公司的股票
价格,在股票价格大幅提升后,就卖出自己拥有的期权,
从而获取暴利。
四、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四、道德风险的解决方法
————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
————信任机制:信任机制:信息机制是指在长期的经济交往过程中交易双
方彼此掌握的、控制对方和克制自己的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信任机制的惩罚措施是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方式。
————部分保险和抵押机制:部分保险和抵押机制:大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
担风险也是有效地降低道德风险的方式。
————长期合同机制:长期合同机制:大多长期合同有助于市场交易双方建立起
较强的相互约束的机制。长期合同机制与声誉密切相关,建立声誉
需要耗费大量成本,从而加大了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
结束
代理方先行动 信号
发送
简单模型
信息
甄别
应用 企业并购 风险投资 信贷配给
规避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的方法
应用 劳动力市场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
信号均衡
混同均衡
分离均衡
信号效率
信号发送失灵
简单模型 一般模型
一般模型
委托方先行动
• 信号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才能有效解决信
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问题
• 例如,如果你是质量好的车的车主,为
了让买主自愿付高价买你的车,你会采
取哪些措施呢?
• 市场上这种由信息较多的一方主动提供
信息给信息较少的一方,从而形成市场
交易机会的行为,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
“信号发送”
• 由信息较少的一方通过制订一套策略或
合同来获取代理人信息的行动称为“信
息甄别”
信号发送理论
1970年,阿克洛夫探讨了当市场参与人仅仅知道
所交易商品的质量分布,而不知道其确切质量时
市场将会崩溃的机理,开创了逆向选择研究的先
河。
现实生活中,逆向选择现象普遍存在,而市场却
依然有效,原因在哪?
• 1973年,斯彭斯在《劳动力市场信号发
送》中力图解释这个问题。
• 斯彭斯——信号发送理论的奠基人。
经济生活中的信号发送:
——品质保证书/售后服务承诺
——大学文凭
——品牌(麦当劳)
——“民工荒”现象
——战争中的各类真假情报
SpenceSpence和信号发送理论:和信号发送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主
要成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迈克尔• 斯彭斯于1973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力市
场中的信号问题” (Job Market Signa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4年出版了专著《市场信号:雇佣及相关程序的信号传递》(《 Market
Signaling》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
——发送市场信号是市场中的行为主体降低“逆向
选择”的重要方式之一;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市场上会存在真假信号;
——只有当真假信号对于发送者的成本差异足够大
时,真实信号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当信号发送的预期收益大于信号成本时,
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才会选择发送信号。
一、基本模型——劳动力市场信号模型
重要假设:
1. 1. 斯彭斯斯彭斯——莫里斯条件:莫里斯条件:受教育时间越长,教育成本越高,
且为达到相同的教育程度,低生产率者的受教育成本高于
高生产率者,即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相关信号成本与生产能力负相关。
2. 2. 斯彭斯假设:斯彭斯假设:教育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不影响劳
动生产率。
假设e为求职者受教育年限,也代表教育程度。
1)假设低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
C1(e)= $40,000e
2)高生产率者的教育成本为:
C2(e)= $20,000e
劳动力市场的雇主因对雇员的生产能力不了解,而设定了一个与
平均价格同样性质的区分点e *,依次区分高能力雇员与低能力雇员。
如下表所示:
雇员类别 边际产量 人数比例 获得e水平
教育所需
的成本
1 1 50% C1(e)= $
40,000e
2 2 50% C2(e)= $
20,000e
c,W
c1
2
c2
1
e* e
信号发送简单模型。
A
B
二、理论模型二、理论模型————劳动力市场信号模型劳动力市场信号模型
三个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高生产力组所需要的教育成本相对较低。
其次,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在均衡情况下工资等于(预期的)
劳动生产率,企业的预期利润为零。
最后,教育程度仅仅代表信号的价值,并不影响生产力。
结论
• 只有在高能力和低能力这两类劳动者受
教育的成本形成一定的差距后,劳动力
市场的信号才有效。
信号市场低效率:过度教育
• 过度教育:是就个人拥有的教育年限,
与他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年
限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称之为过
度教育;如果两者相等,称为工作所需
教育;如果前者小于后者,称为教育不
足。
信号发送失灵
• 作为信号的文凭不再有效地成为分离生
产率高低的标准,从而导致所谓的信号
失灵现象。
专栏三:生活中的信号失灵—孔子的自我批评
信号发送的方式:信号发送的方式:
——广告、品牌
——承诺
——企业形象
——政府干预
——文凭、证书
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学生争先递
简历,招聘会上学历是求职者
能力的一个重要信号
三、例题分析三、例题分析
例题例题11:品牌的信号价值:品牌的信号价值
说明:商品1为名牌产品(价格为P1),商品2为同类型普通商品(价格
为P2)。名牌商品的信号价值为P1-P2, C1和C2分别代表名牌和同质非名
牌商品的搜寻成本,则市场搜寻成本的差为C2-C1。由此,我们可以获得
成为名牌商品的市场条件为P1-P2=C2-C1,即购买名牌商品所支付的高于
非名牌同质商品的价格差,等于同质非名牌商品的市场搜寻成本与名牌商
品的搜寻成本之差。
1
2
例题例题22:广告的信号作用:广告的信号作用
广告是卖主向买主发送信号的重要方式之一。
广告对于消费者的作用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市场知识,
二是改变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水平。
即广告能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的行为和决策
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不是每种产品做广告都是经济的,低质
量产品做广告就不经济,而高质量产品做广告才是经济
的,因为广告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能长期、持续地购买
企业的产品,而低质量产品很难做到这一点。
只有当做广告带来的收益大于广告的信号成本时,
企业才会选择做广告。
• 广告成本高于产品第一轮销售所得的利
润,又低于多轮销售所得的利润,那么,
高质量产品做广告将有利可图。
例题例题33:政府对食品市场的干预:政府对食品市场的干预
例题例题55:招商银行的: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
——通过网上银行发出“科技领先”的信号
例题例题66:王石最怕什么?:王石最怕什么?
——制定食品安全卫生的标准
——对经营者的安全卫生信息进行披露
——对市场产品进行检测,并定期公布检测结果
——房价暴涨
信息甄别
罗斯查尔德和斯蒂格利茨:《竞争性保险市场均衡》
Rothschild M. and J. Stiglitz (1976):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 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5, 629-649
信息甄别:信息甄别:
是指市场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委托方),可以通过
信息甄别(Screening)的方式,给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代
理方)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诱使他们显示其真实信息。
信息甄别与信号发送的区别:信息甄别与信号发送的区别:
主要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行动顺序不同。
指鹿为马的信息甄别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
记载:赵高势倾人主,老臣皆
被黜(chu)。尝遇朝会,乃使
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
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
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
扬声。盖高有篡夺之意,故指
鹿为马,以验群情之顺逆。后
高使其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
迎立扶苏之子婴。
赵高指鹿为马,其意就在于对丞相顺从心的信息甄别,这
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各位对赵高指鹿为马行为的用意进行信息甄
别。
一、基本模型一、基本模型————保险市场保险市场
考虑一家保险公司。假设它面临的所有客户的收入y和可能遭受的
损失d(d < y)都是一样的,但其客户可以分为两类,他们遭受损失的
概率不同。其中,高风险客户遭受损失的概率为pH ,低风险客户遭受损
失的概率为pL,这里有0 < pL < pH < 1。
如果保险公司对两类客户都采用同样的保单,则会出现“逆向选择
”的问题而导致保险公司的亏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保险公司可以对
两类客户采用不同的保单。保单定义为数组(a,b),其中a是保费,b
是赔偿金。保险公司推出两种保单(aH ,bH )和( aL,bL ),其中,
aH > aL , bH = d , bL < d ,即一种是保费较高的全额赔偿保单,另一种是保
费较低的部分赔偿保单。对高风险客户而言,选择第一种保单有利;对
低风险客户而言,选择第二种保单有利。
这样,保险公司通过不同的保单设计可以有效地将两类客户甄别开
来,达到分离均衡。
二、一般模型
基本假设:保险公司是完全竞争的。风险中性的保险公基本假设:保险公司是完全竞争的。风险中性的保险公
司出售保险合同司出售保险合同a(k, a(k, △△x))给出事概率为给出事概率为pp的客户。客户出事的客户。客户出事
与不出事时的概率如下表所示:与不出事时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两种状态 收入 概率
出事 x2 p
不出事 x1 1-p
• 其中,保险公司的利润为
π (p, a) =(1-p) × k + p× (k- △x);
客户需交保险金k;保险公司在出事的情况
下赔偿额为△x;保险合同可表示为保险金
和赔偿额的函数: a(k, △x),客户的效用
函数为u(x)。假设收入带来正效用,但收
入的边际效用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1)客户不参加保险时,效用为;
2)参加保险时,效用为;
因此,只有当 时,客户才会投保。
均衡的特点:
1)每一投保人在所有可能选择的合同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合同
2)保险公司的利润不能为负。均衡集中的所有保险合同没有一个给
公司带来负收益,这意味着负收益的合同将被舍弃。
3)不存在新的合同能够使得选择提供该合同的保险公司得到严格正
的利润。均衡集外没有可以带来正收益的保险合同。“之外”指
没有在市场上被提供出来的合同,设想,如果有可以带来正收益
的合同没有被保险公司提供,那么,受利益的驱使保险公司将会
提供这种合同。
以上均衡条件表明:
均衡集中的合同都带来零利润。零利润指正常的社会平均利润
水平,并非是没有利润,而是没有超过正常的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
超额利润。如果有可带来超额利润的合同,那么,自然有公司采用
它。由于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其他竞争者会迅速模仿采用该合
同,直到市场的超额利润为零。
1)信息对称 一类合同
• 信息对称条件下只有一类消费者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
拥有客户风险概率信息,以此为依据提供完全保险合同。
x1
A
F
G U1
U0
x2
45o
△x
k
L
2)信息对称 两类合同
• 信息对称时有两类消费者的保险合同:保险公司了解
客户类型,向高风险消费者提供H合同,向低风险消费
者提供L合同。两种类型的消费者都是完全保险。
x1
x2
AH
AL
UH
U’H
U’L
UL
H
L
AN
A
3)信息不对称 不存在均衡a
• 结论:此时高风险客户的比重增加,保险公司改变估计,提高保险
费,结果,高风险客户将低风险客户逐出市场,即低风险客户选
择不投保。
• 不存在完全保险的混同均衡 :保险公司不了解客户类型,一旦提
供单一完全保险合同就会亏损。
x1
x2
A
H
N L
K
UH
U’’L
AH
AL
4)信息不对称 不存在混同均衡b
• 不存在部分保险的混同均衡 :AN上任意点都不是均衡,保险公司
无法找到可提供的部分保险合同。
x1
x2
AH
AL
UH
U’H
U’L
UL
H
L
AN
C
D
5)信息不对称 不存在均衡
x1
A
K
M
N
H
L
x2
U’’L
UH
• 不存在均衡 :低风险客户所占比例绝对高时,不存在混同均衡和
分离均衡。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聘请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
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
主考官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小车去拿,觉得距
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两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指出均衡可以分为两种: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
——混同均衡表示所有人都采取同样的行动,做出同样
的选择
——分离均衡表示不同类别的人采取不同的行动,做出
不同的选择
——混同均衡将导致“逆向选择”
——分离均衡是唯一能实现市场效率的均衡
应用说明: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
雇主如果根据平均劳动生产率提供相同的薪酬
(混同均衡),就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出现。
因此,雇主通常根据不同的教育水平,给出多种
(教育水平,薪酬水平)的组合,劳动者可以根据自
己的能力进行选择。
从而达成“分离均衡”,实现市场效率。
三、例题分析三、例题分析
例题例题11:移动公司推出不同的品牌:移动公司推出不同的品牌
——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
例题例题22:信贷市场的信息甄别:信贷市场的信息甄别
——银行给出不同信用水平-不同贷款额的组合
例题例题33:企业缴税的信息甄别:企业缴税的信息甄别
——不同的缴税给予不同的配额奖励
例题例题44:企业并购:企业并购
——海尔集团的并购
Thank you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如何获得积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