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安全技术
第七讲:煤矿防越级跳闸系统及数字化变电站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安全与智能电器研究所
刘建华
目录
一、煤矿越级跳闸问题分析
二、常规微机保护构造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三、数字化变电站
四、数字化变电站构造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一、煤矿越级跳闸问题分析
1、短路越级跳闸
煤矿高压供电存在如下特点:
短线路较多
有的下井线路仅有100-500米;
采区变到配电点仅有50-500米
下井线路经过的开关级数多
地面-井下中央-采区-配电点
电力系统给定的速断定时限短(1-2秒)
井下高压开关一般均装设速断保护
井下高压开关一般均装设有低电压保护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1
整定方法不合理
速断保护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整定,比按短路电流整定
得到的值要小得多,发生短路后沿线保护均启动,跳闸
取决于开关的机械特性。
解决方法
正确整定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2
短线路造成保护定值无法区分
短线路短路电流的变化平缓,始末端短路电流差值小,按
躲过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整定,一般保护灵敏度<1。
电力系统规程建议在灵敏度小于1的情况下不适宜装设电
流速断保护,但是煤炭规程规定井下必须装设速断保护,
不准甩掉不用。
此时一般按同一灵敏系数法整定,造成线路在最小运行方
式下有保护范围,然而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可能发生越级跳
闸。
解决方法
在短线路增设限流电抗器,注意端电压、井下条件限制。
改变保护原理:差动保护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2
短线路造成保护定值无法区分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3
系统的运行方式差异较大
系统运行方式差异较大,按躲过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
整定,一般保护灵敏度<1。
电力系统规程建议在灵敏度小于1的情况下不适宜装设
电流速断保护,但是煤炭规程规定井下必须装设速断保
护,不准甩掉不用。
此时一般按同一灵敏系数法整定,造成线路在最小运行
方式下有保护范围,然而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可能发生越
级跳闸。
解决方法
电力自动化系统:随运行方式切换保护定值
改变保护原理:差动保护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3
系统的运行方式差异较大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4
短路电流过大
短路电流超出了保护装置短路电流的最大保护范围
(现在井下高压综保一般为10倍),如线路末端母
线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3340A,而线路的CT的变比
为200/5,也就是保护的最大电流只能选取2000A。
解决方法
改变CT变比
加装限流电抗器
改变保护原理:差动保护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5
失压保护延时难以整定导致的“越级跳闸”
大多井下保护器的失压保护动作延时不能整定,为
瞬动,另外部分失压脱扣动作值不准确。馈线距离
母线很近的地方发生短路故障时母线电压短时失压,
该段母线上其他开关的失压保护误动作导致“越级
跳闸” 。
解决方法
选择具有失压保护延时可整定或具有延时的保护装
置;
改变保护原理:差动保护
短路越级跳闸原因6
开关拒动
煤矿井下高爆开关质量参差不齐,开关动作速度差
异较大,开关质量差异较大。
解决方法
保证开关质量
2、漏电保护无选择性跳闸
煤矿80%以上供电事故均为单相接地故障造成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判定存在
技术实现难点
单相接地故障判定原理较多
中性点接地方式较多
单相接地故障危害严重
事故扩大为短路,降低供电可靠性
事故引发过电压,导致事故扩大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1
高压漏电保护选择性原理有效性
零序过电流原理: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且各出
线电容电流差别不大。
零序无功方向型原理: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零序有功方向型原理:适用于中性点经并或串阻尼的
消弧线圈接地。
五次谐波原理:适用于中性点各种接地形式,但灵敏
度较低,不适合单条线路应用。
解决方法
根据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具有正确原理的保护
装置。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1-保护原理
以母线流向线路电流方向为正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1-保护原理
以母线流向线路电流方向为正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1-保护原理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1-保护原理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2
高压漏电保护整定方法不合理
井下高压漏电保护同一条线路应按时限保证选择性。
零序过电流原理: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应按躲过本支
路电容电流整定。
解决方法
正确整定
漏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原因3
接线不正确
选择性原理必须依靠电压与电流方向的判别。
电压互感器零序电压加、减极性接法不一。
误以为漏电试验动作即检验了漏电保护可靠。
解决方法
做经电阻接地或直接接地试验验证接线正确性。
二、常规微机保护构造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从地面到井下所有变电所连接线上光纤纵差
保护
线路纵差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
过流II段为后备保护
高爆综合保护应改造为具有光纤差动保护的微
机保护测控单元
地面到井下所有变电所连接光纤
防越级跳闸系统纵差保护原理
正常运行和线路外部故障时
线路内部故障
防越级跳闸系统优缺点
优点
改造简单。
缺点
仅能实现短路防越级,无法解决漏电无选择性问
题;
无法实现母线短路速断保护,靠后备保护动作,
存在一定危险性。
三、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
智能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在
IEC61850通信协议基础上分三层构建,即站控层、间隔
层、过程层,两级网络,能够实现智能设备间信息数字
化共享和互操作,可实现网络化二次功能、程序化操作、
状态检修、电网故障分析隔离等功能的智能化的变电站。
特点: •一次设备智能化
•二次设备网络化
•基础数据完备化
•信息交换标准化
•运行控制自动化
•信息展示可视化
•分析决策在线化
•设备检修状态化
•保护决策协同化
•设备安装就地化
•系统设计统一化
•二次系统一体化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模式1
仅站控层遵循IEC61850标准。
全国约有400座此类变电站。
通常认为,这种仅站控层遵循IEC 61850标准变电站,在
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在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已经作
为新建或改造变电站的基本要求(如浙江海宁500kV变电
站)。
这种模式变电站仍属于常规性质的变电站设计。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模式2
站控层遵循IEC61850标准、过程层采用GOOSE网络。
一次设备采用常规互感器,在技术上规避了电子式互感
器不成熟的风险,成本也相对较低。
在华东等地区有应用(如浙江兰溪500kV变电站、浙江外
陈220kV变电站)。
这种变电站属于一种过渡性的变电站设计模式。
数字化变电站设计模式3-全数字化
站控层遵循IEC61850标准、过程层采用GOOSE网络。
过程层设备全部为电子式CT/PT及智能开关。对110kV以
下电网可 采用电子式互感器。
数字化变电站与传统自动化变电站比较
GOOSE网络
什么是GOOSE及特点?
GOOSE:面向对象的变电站通用事件(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 )
是IEC61850定义用于快速和可靠传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中实时性要求高的信息事件的通信模型。
为什么需要GOOSE?
在运行中,由于系统发生故障保护会产生:启动、跳闸、
重合等动作;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出现电网结构、一次
设备被控制切换会产生:启动、停止、闭锁、解锁、触
发、解除、状态变化等动作及信号。
以前这些快速动作命令信号基本上由继电器完成,随着
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进步发展,改由通信技术完成。
非常规互感器
非常规互感器优点
优良的绝缘性能,造价低。
不含铁心,消除了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
低压侧无开路高压危险。
暂态响应范围大。
频率响应范围宽。
没有因充油而产生易燃、易爆炸等危险。
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由于信息载体是光,用光纤传输信号,因此具有光学敏感和光
纤传输的优点,例如耐腐蚀、耐老化等。
适应了电力计量与保护数字化、微机化和自动化发展的潮流。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
110kv系列 10kv系列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开关柜安装的小信号模拟量输出的电子互感器
防越级跳闸系统:地面数字化变电站模式
四、数字化变电站构造的防越级跳闸系统
防越级跳闸系统:井下数字化变电站模式
防越级跳闸系统:数字化变电站模式
特点:
基于数字化变电站模式,三层网络结构,两层网络。
具有数字化变电站典型特点,符合发展趋势。
地面井下一体数字化实现方案。
过程层设备:综合保护测控合并智能终端
采用传统PT/CT。
高爆开关中安装具有光纤通讯的综合保护测控合并智能终端,
通信网络正常时,起数字化变电站合并器作用,当双光纤网
络断开时,起微机综合保护作用。
过程层与间隔层之间网络:将IEC61850标准的GOOSE网、采
样值网、GPS同步网三网合一,集成在同一对光纤通道(双
重化)上实现 ;以矿用光纤网络接入分站为核心构成(单
台可接入最多39台智能终端)。
防越级跳闸系统:数字化变电站模式
间隔层设备:集成保护装置
基于最新超大规模FPGA和多DSP内核并行处理技术 ,计算
能力相当于100余台微机保护装置的保护主机。
针对煤矿井下线路短,短路电流大的特点,开发了CT饱和
识别技术,能避免穿越性故障时由于CT饱和导致的光差误
动。
功能软件化:保护功能软件化(可自由配置开关需要的软
件功能,如线路纵差、母线纵差等),故障录波软件化
(支持高达20次谐波分析,保存多达4096条故障记录, 32
套全网故障时的波形),接地选线软件化。
线路纵差保护动作速度快,平均动作速度小于25ms。
防越级跳闸系统:煤矿数字化变电站模式
优点
基于智能电网架构,第三代数字化变电站结构;
全矿保护信息共享;
可解决短路防越级、漏电无选择性问题;
功能升级软件化,保护投资;
电磁兼容性强,抗干扰能力强。
防越级跳闸系统:集成保护装置界面
防越级跳闸系统:集成保护装置界面
防越级跳闸系统:集成保护装置界面
防越级跳闸系统:集成保护装置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