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
0 引言
高校专业实验室主要开设专业实验、承担学生毕业论文、教师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又是高校教学科研体系的重要组分,它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也是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质量以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嘉兴学院新增专论文联盟业,因此如何在实验室建设中以完善本科实验教学为核心,按照“统筹规划,创新发展,加大开放,重点突破”的原则,充分考虑新建专业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才能够因地制宜地建设成高效优质的专业实验室、充分提高办学质量。
为了满足教学和老师科研的需要,我们积极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项目,以实验教学为目的,发挥实验室效率和作用为目标,不断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中,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于专业能力的培养, 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了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建设计划, 在软、硬件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思考, 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责、权、利相结合,层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为教学育人、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搭建实验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各种科技竞赛提供软硬件支持。并根据已有的实验室建设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结合行业、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 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为高分子材料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是一个综合性实验室,承担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有的实验项目,包括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聚合物近代测试技术实验、聚合物流变学实验、高聚物合成工艺实验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服务,也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平台。
作为新建业实验室,尽管我们已经借鉴兄弟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但同一些拥有多年积累、科研实力强、实验室硬件资源和办学经费相对宽裕的名牌高校相比,基础相对薄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发挥新专业建设优势,建设好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成为我们必须首要面对的难题。为此,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新建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后发优势,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出发点,集中优势资源建设能为高分子学科发展和教学服务的特色实验室。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初期,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论证工作,制订了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在购置仪器设备方面,不搞全面建设,围绕办学重点,根据学生培养目标有的放矢,精心选择了实验项目和仪器设备,以保证实验项目的科学合理性,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通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我校高分子专业实验室从无到有,实验室基础设施持续建设、逐步优化。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室以及高分子专业教师科研工作室。在实验设备、测试仪器方面结合高分子专业建设的特点进行配置,所购置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基本能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部分设备能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得以广泛应用,基本满足本专业开放实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及教师的科研工作要求,为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搭建实验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各种科技竞赛提供软硬件支持,更为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为企业的需求提供适应技术服务。
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验示范中心的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
标,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积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突出创新性、工程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目前,高分子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达到45%以上。同时我们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的高分子实验室建立了联系和合作,在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方法、实验教材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为高分子材料论文联盟与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设想。
2 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实验室规范管理
要充分发挥高分子专业实验室在高分子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必须对其进行高效合理地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
我们首先科学地规划了高分子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 以适应高校教育对实践创新教学环节的最新要求, 强化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建立健全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中心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运行模式》、《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备》、《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教学规范》以及《实验中心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专项管理制度,分别针对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包括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规则、注意事项;编写实验讲义、维修保养仪器设备在内的实验室教学、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以及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情况等的实验室绩效考核评估制度,做到岗位的职责明确。并且狠抓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督促,将执行力考核纳入到各级管理考核体系之中。完善实验人员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深化改革与完善实验岗位聘任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实验室评估制度、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制度和实验室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实验室及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考核,促进实验室规范管理。形成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实验人员情况、实验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物资管理、经费使用制度等各方面均以具体的规章制度的加以规范。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低值易消耗品、材料明细账册,对试剂仪器领用、出库、经费使用情况等详细登记在册。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功能,合理调度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及时满足需要,为教学科研服务,促使专业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 统筹规划,优化实验技术师资队伍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加强实验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决定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质量。实验指导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在高分子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实验室建设质量,适应实验教学需要,我院对教研室和实验室人员进行统筹规划,力争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学校还设立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基金和实验室自制仪器等项目,以支持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从事教学和科研,鼓励并资助教师对一些仪器设备进行开发利用,充分调动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充分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和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既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又发挥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为了实现专业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我校着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了实验室人员培训计划及具体措施,积极支持实验室人员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以改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实验人员素质和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经验丰富、技术熟悉,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目前我院高分子材料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均有硕士以上学历,满足了实论文联盟践教学和管理要求。
4 促进产学研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根据我校“立足嘉兴,面向浙江,联系行业,服务全国”的办学方针,结合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实验室发展的实际需求,在调整、完善现有实验室建设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同时,着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加强开发与应用研究,结合浙江省和嘉兴市特色产业,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设备充实到实验室,提高资金与设备使用效益,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按照服务地方发展的要求,积极参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平台。使用“校企”联合的手段, 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产学研的最佳结合。
我们通过科研合作、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等途径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实验中心-科研机构-企业公司相结合”的创新平台,通过到这些单位实习,学生尽可能了解工艺过程结合理论与实际进行学习。而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也为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提供服务。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完善管理体制,以便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5 结论
新专业实验室建设(包括软硬件设施及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根据高分子学科建设要求及我校专业实验室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实验室发展现状设置实验教学项目,充分发挥高分子专业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管理责权利明确, 保证实验室的良好运转和健康发展,同时将高分子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嘉兴当地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资金和仪器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向阳,郑海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2):145-148.
[2]刘向阳,郑海务,黄明举,顾玉宗.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63-166.
[3]潘信吉.浅谈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 实验室科学, 2009(3):17-19.
[4]林卉,胡召玲,赵长胜,孙华生.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52-155.
[5]高明松.借鉴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