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3年7月 第34卷第4期Jourη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经济管理研究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张建中(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南宁530∞3)摘要: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探讨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的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依赖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第三产业,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发展有机农业、低碳工业和生态服务业。关键词:贸易;投资;环境;协同发展;循环经济;有机农业;低碳工业;绿色消费中圈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4-0085-0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规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全国近2/3的城市常年缺水,人均耕地模的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对环境问题资源即将接近联合国警戒线。另一方面,中国资源利用粗放,的认识相对较晚,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经济社50%的自然资源被当成废物处理,能源利用率只有350岛,与国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步伐外相差10个百分点,且中国目前探明的许多矿产资源储备严的加快,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进出口大国,同时也成为全球重不足,在中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国际贸易与国际足人们消费的只有21种,到2020年仅剩6种。解决目前中投资量的不断增长,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呈现出国出现的资源瓶颈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倡导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济从生产、消费的全过程注重对资源的减量和再利用,以期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的协同发展,本文在项目前期研实现对原生资源的低需求和高效利用,最终突破资源的自然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极限。它的经济意义在于要求改变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向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以期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型的价值增长,强调不需要消费更多地物质资源来实现所禅益。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2.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体现。新一、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型工业化要求用新的发展观去调整旧的产业结构,用新的体侬赖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而循环经济正(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佳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样才能改善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展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循环经济,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这样才能合理开发和1.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资源瓶颈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才能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是人类面临环境的制约、资源的相对匮乏,为可持续发展而护和生态建设。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29992元①,经济发提出的。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环境问题、促展速度连续二十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进经济改革、稳定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高,消费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基的中国,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高速增长都是靠资源,特别是靠本的衣食住行消费,各种家用电器甚至汽车已开始进入普通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支撑。然而,当前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百姓的家庭,为达到"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危机日益凸现。众所周知,中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坷的目标,收稿日期:2013-01-28基金项目:教育部人义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09YJC790055)作者简介:张建中0977斗,男,苗族,湖南城步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85.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2013年第4期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循环经济实现了信息化与生态化的这一排放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最有机结合,是一条能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佳选择。其原因在于: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确保现实中国经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济的平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必要的能源技术创新道路。和体制改革可以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由此可以预3.发展循环经济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见,能源技术革命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中国社会既存在人口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缺乏的矛盾,又存展趋势。在人才资源结构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人才基础平台不坚1.能源技术创新是关键。长期以来,高投入一高增长、高实、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相对过剩。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创消耗一高污染和先污染一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中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995一却07年,中国能源有效途径。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唯有将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消费弹性系数总体水平在左右,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为人力资源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奋;而北方和南方地区能源消费对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才能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配和'1毛,中国能源消费对势,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J目前,众多发达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上的环境产国家正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以英国为例,积极开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发新能源技术,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应提高生产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发挥人力资源效率,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市场机制、设立碳基金等。英优势,为企业增加收入。如山东日照市岚山的安东卫北村,近国成功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年来通过回收废旧塑料发展绳网加工业,年生产网绳万参考借鉴。吨,新增就业人员1000多人,创利税200多万元,人均增收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中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l∞0多元。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强国,实现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4.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人与自然"双赢"的发展模式。人是推进中国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进口国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自然要延续,这就需要我们节约资外清洁能源产品可加速中国对新产品的开发并进行替代型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过去"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生产,因为新产品的输入对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将产生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在把自然资源"示范"效应;更重要的是,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口不仅能直接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不仅排放了大量的工业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可以节省研‘三废而且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发的时间和成本以及规避研发失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生关系,同时也忽视了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通过FDI流入将国外拥有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的企业引进来,息的传递、转移、循环等规律。循环经济是社会利益、经济利FDI的流入不仅可以促进中国资本形成质量的改善,而且可益和环境利益兼而有之的"共赢"经济,它在给全球带来全新以实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的社会、环境利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遵循自然生态系统运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这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言,技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术的转让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值得注意的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同时也拉长了生产是,发达国家并没有兑现承诺,技术转让的实际进展与预期链,推动了环保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相去甚远。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企业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必须要立足自主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能源技通过建立法规制度、推行绿色核算、开发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术,同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引进新能源消费等措施来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2.降低能源消费增长率是基础。199守一2∞3年,中国的求,是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必然抉择,是利国、利民、利子孙能源消费增长占世界的25t)毛,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的长远大计。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34%。据国际能源机构(IEA)认为,2007-2030年,全球一次的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保护环境和促进资源的再能源需求量会以每年)岛的速度增长,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发生利用,从而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展中国家是这一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②对比世界主要(二)发展低碳经济国家和地区的一次能源消费量(见表1)可知,中国一次能不可否认,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约占全源消费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Hu球总量的20%,据估计到2020年约占全球总量的28'1岛,中国等(2006)[坷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到2050年,基准情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速较快的国家之一f但在2009年和景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考虑能源技术创新2010年两次"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明确承诺到2020年国的政策情景下一次性能源需求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景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ο%-45%,要实现相对基准情景而言,仅减少27'1毛的能源消费和39t)串的二氧化. 86.
经济管理研究张建中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表l199φ-2∞8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单位:百万吨标准油国家/地区1990 2α)() 2∞3 2004 2∞5 2006 2007 2∞8 美国 中国 1 印度 日本 欧盟 1 1 新兴经济体 世界总计 10 10 10 II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9年6月。本表一次能源只包括商业可交易的燃料,不包括木材、泥炭和动物排泄物等燃料,尽管在很多国家这些燃料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因其消费数据并不可靠而未加统计,另外也不包括风能、地热和太阳能。碳排放。可见,中国必须通过提高能源消费与产出之比降低次,根据中国国情和不同的区情,在承接第三产业转移或引能源消费率,才能真正实现在"气候峰会"中所承诺的节能减进外商直接技资时,政府要主导建立高效、可行且易于操作排的目标。的环评机制,对企业的选址与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综合、全(三)发展第三产业面的评估,要对企业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进行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在国民经严格的可行性分析,在确保清洁企业进入的同时将污染产业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2ω0年,中国第三产业产(特别是高污染产业)拒之国门之外;最后,对第三产业贸易值为亿元,2010年迅速扩大到亿元,以年产品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同时通过优惠税率或减均奇的增速快速发展,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税、免税等措施鼓励清洁产品的进出口,在正常的关税水平增长率毛和毛,高出GDP增长速度个百分下通过增设碳关税和碳配额许可证等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点。2∞。一2010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由39%施限制或禁止高污染产品的进出口。上升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却由%快速上2.企业层面。企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升到%,相对第一、二产业而言,第三产业已成为名副其的性质(此处指污染强度)和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区域环境实增长最快的产业。③的发展取向,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不同的企业应根随着中国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据市染强度的差异承担不同的环境责任。首先,企业要树立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将不断增大,预计到2015年中国第三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环境因素已成为制约中国贸易、投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0%,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资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中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建筑、与原则,企业的发展不仅要符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发展规律,商业等传统产业占据第三产业的大部分比例。在第三产业快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速增长的背后,传统第三产业的10大门类、112个小类产业成危害的发展阴;而且还要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国有迅猛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增大,尤其是商业、饮食业、广告的发展规律。其次,企业要树立绿色经营和绿色服务的发展理业和娱乐业发展过程中的白色垃圾、光和噪音,旅游、房地产念。绿色经营可以避免在企业运营中支付高昂的环境污染治业的建筑噪音和建筑垃圾,交通运输业的噪音、汽车尾气,信理费用,绿色服务可以使企业在产品售后服务中获得额外的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时域、空域和频域三方面产生的电磁波利润,因而绿色经营和绿色服务可以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经等严重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最后,企业要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由于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是无形的,其商品结构发展理念。社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社会责任是的特殊性使无形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具有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企业一旦丧失社会责任将隐蔽性和滞后性,因而在短期内难以发觉并及时采取有效地孤立无援,使企业陷入困境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成了3.社会层面。第三产业与环境是否和谐发展,公众舆论"被人遗忘的角落"[1呵。为了促进第三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反响的最初表达是环境问题最及时、最直接的信息输以及实现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出渠道。因此,相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公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参与对预防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更能真实、快速地反映企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首先,强1.政府层面。政府在如何有效防治和处理第三产业发展化环保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实地宣传、媒体、散发宣传册等方与环境关系问题时将起主导的作用。首先,政府在制定第三式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污染企业一经产业发展规划时应着眼于全局发展,不能以盲目追求GDP济发展一环境污染"的关系。其次,强化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第三产业的规划、生产、运营和监管,要辅以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正确引导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町强化公众绿色消费和开发,打破国内区域各自为政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现状;其要从满足人类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出发,以有益人类健康和.87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2013年第4期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最后,强化法律意识。众所周知,中国管理模式的影响各有差异。传统农业是沿用长期以来积累的环境问题的产生除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政府执法力农业生产经验为主要技术的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以度不强外,公众法律意识的极端薄弱也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人、畜力进行耕作,生产中精耕细作、小面积经营,其特点是生一。众多信息表明,基层政府、基层环保执法机构与污染企业产具有可持续性、产品无污染,但机械化程度低、产出低。现代"与狼共舞"是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较企业而言公众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机是弱势群体,当公众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时只能保持沉默。因械设备、化肥、农药等并辅以现代生物技术(如杂交物种和转此,要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公众的参与缺一不可,而强化公基因物种)进行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具众环保意识、绿色消费和法律意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有现代农业的特点,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而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和转基因物种,遵循传统农业发展二、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模式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选择3.有机农业的特点⑤。(1)在保持物种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一)发展有机农业的基础上,通过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利用间套作等先进生产技农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是第一产业的主要术,遵循物种生产的自然规律等实现物种的生产和延续。(2)构成部分,尽管2000--一2009年第一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保持物种原始基因,禁止使用转基因产物及技术。(3)建立作由%下降到%,但对GDP的贡献率却上升了个物轮作体系,利用自然土肥、绿肥和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培育百分点;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出口由土壤、保持土壤养分循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且20∞年的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亿美元,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采取物理、生物食物链等措施防年均增长%。③更为重要的是,农业还解决了13亿中国治病、虫、草、害,以此将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人的温饱问题。可见,农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响降到最低。(5)采用合理的耕种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以重开发轻保漠化和盐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护、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环保和高投入高(二)发展低碳工业产出为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低碳工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现代工产生了许多诸如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业生产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题,严重危及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发展有机农次重大进步。低碳工业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业应运而生。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1.有机农业的定义。"有机农业"一词最早出现于Lord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口IJNorthbourne(1940)阴的著作中。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有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机农业是指最传统、最古老的农业形式,即传统农业,是通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而两次"气候峰会"的召开人工(或畜力)播种、管理和收割等最古老的方式种植农作加速了世界各国积极寻求一种新的工业发展模式来解决全物,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施人畜有机肥使其自然成长的球气候变暖问题,在此背景下低碳工业应运而生。中国作为生产方式;或使用传统谷物等粮食饲养的家禽家畜。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的庞大工业体系长曹志平等(2010)[皿l认为,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 期以来一直是以资源型经济增长路线和传统的"高投入、高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消超、高污染"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生产模式为主导,中国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经济的崛起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巨大的环境压力已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概念的提出是相对现代农业而言的,对比有机农业,现代1.发展低碳工业的重要性。(1)发展低碳工业可以减少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长剂等化工原料已二氧化碳排放。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是传完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统工业发展的命脉,石化燃料的勘探、开采、加工、使用等过对比已有定义,本人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农业是指在程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石化燃生产过程中基于传统农业生产流程,通过使用现代农业的生料的不可再生、有限的蕴藏量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产技术(如抗性品种选择、轮作、间套作、设施农业技术、微滴高碳工业的发展难以为继,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灌技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等)进行集约化生产,并遵循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逐步农作物本身生长与发展规律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由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变。2009年,中国工业能耗2.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联系和区别。对比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以上概念可知,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是在农业发的80唱左右,高超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艺、技展演化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产过程具有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12J实现高碳工"播种一管理一收害。"的生产共性。不同的是农作物在生产过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雕而就,程中的某些环节由于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产技术和不同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高碳工业是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88.
经济管理研究张建中实现贸易、投资与中国环境协同发展的路径探析器,而全球庞大的工业体系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石化能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积极倡导和鼓励生态服务业的发展,须源。因此,为了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继续使对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优缺点进行继承或扬弃,以信息文用石化能源的同时,必须要开发新的可再生低碳能源逐步替明为管理手段,强调服务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强调代传统的石化能源;另一方面,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通过生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生关系。产技术的革新、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首先,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的底线附,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初次使用效率,并另辟蹊径尽可能提高下游能源的重复利的基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用率,不断延伸能源的产业链,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现有石化平能基本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因此对安全的能源的过度依赖。此外,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需求已成为当前中国人民向更高需求层次发展的必然选择,家围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核能等清洁能源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是实现其他逐步调整各自的产业结构,限制和淘汰污染产业和污染产品安全需求的前提条件。的生产,使低碳产业成为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和世界经济新其次,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底线,是人和自然和谐发的增长点。(2)发展低碳工业可以减少能源消费。从节约能源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表明闷,社会文明的发展必须的目的出发,减少石化能源消费量是发展低碳工业的目的,与生态文明的发展相协调。因为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人类而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人与自然彼此相互制约,一且这种排放是发展低碳工业的重要手段。为了应对中国"责任论和谐的关系遭到破坏,社会文明的发展就会发生灾难性的后节能减排是缓减全球气候变暖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果;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与生态文明发展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的重要方式,是解决当前中国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质量一。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把人类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每况愈下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由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发展的同时,也要尊重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文明发展模式向低能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方式,的规律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是实现清洁生产、低碳生产系中,这就要求人们从更宽的视角和更深的层面去不断探索工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能、高效率、高效益(简称"三低三高")发展目标的着力点。最后,生态文明是企业文明的底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2.低碳工业的发展模式。低碳工业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的基础。企业文明的发展不是要战胜生态文明,而是要兼顾践中运用低碳工业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只有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才能使企业文明得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低碳工业发展模式到延续。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恩格斯的教导[叫"我们过分就是以"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减排为发展方式,以低碳和节能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济发展模式。[131就中国而言,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采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十二五"期间是中国低碳工业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初期,2.以绿色消费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传统服务业宜采用自上而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不能实现时空的转移,消费者的突出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于低碳工业满意程度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即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的过发展的经济体制、市场运行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策程,生产停止则消费停止。因此,传统服务业生产方式和消费扶持、降低税率、提供补贴等方式优先发展低碳工业,严格控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绿色消费在制高超能产业的发展。同时,一方面通过建立相应的产业准注重经济实惠(Economic)、生态效益(Ecological)和平等人道入长效机制引导高耗能产业向清洁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通过(Equitable)的同时,强调减少非必要的消费(Reduce)、重复使建立产业退出长效机制逐步淘汰不能转型的高超能产业。用(Reuse)和再生利用(Recycle),即所谓的"三E"和"三R"原当低碳工业框架体系初步建立后,自上而下的低碳经济则。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发展模式将被自下而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而代之。在这于物质。也就是说,生态服务产品的生产决定着消费,而绿色消一阶段,中央政府应逐步退出市场,低碳工业体系的完善和费观念反作用于生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健全应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动调节,而低碳工业发展的消费方式对企业研发、生产服务产品具有导向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应由政府、民间机构、企业和社会团正确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树立新型的绿色消费模体共同参与监管。式是确保生态服务业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发展生态服务业3.以绿色服务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企业在生产1.以生态文明促进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所谓生态文明,是和经营过程中为了达到使消费者接受并更多地消费其绿色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生态,在改善产品的目的,除产品本身的质量外,产品服务的质量也是消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规律费者选择该产品的重要信息。产品服务的质量包含两层含的基础上,所取得的物质、精神成果和生态成果的总和。[叫以义:第一,产品服务的质量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为消费者.89.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双月刊)2013年第4期提供服务的质量,用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表示;第二,报,2009-12-11.产品服务的质量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为环境提供服务的质量,[4]胡彩梅,韦福雷.中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一一用贸易、投资与环境协同发展程度来表示。为了促进生态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J.经济问题探索,2010,务业的发展,服务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和操色服务的过(12):80. 程中,要围绕纯生态、原生态这一主题展开,并体现环境友好[5JHu X,Jiang K,Liu of China carbon 型和资源节约型绿色产品的特征。塑造绿色企业的形象、建emission scenario toward 2050. Presentation at 5B24 立绿色产品服务和品牌、加大绿色服务运营投入是服务企业side event Asia-Paeific initiative toward Environmentally 提升绿色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总之,提高企业的绿色服务Sound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May23 , 2∞6,Bonn. 质量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通过政府的引导[6J吕晓刚.论第三产业的环保型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和监督、企业的培育和扩展以及公众的消费和反应,为绿色会科学版),1996,(6) :36-43. 服务的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7J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注释:[8 JJulia Hailes. The New Green Consumer Guide [M]. ①《中国统计年鉴}(2011)。Simon & Schuster Ltd, 2007. ②2∞9年11月10日,国际能源署在英国伦敦发布了[9 JLord Northbourne. "Look to the Land" , 1940. 《世界能源展望2oo9}。原文详见: out [1oJ曹志平,乔玉辉.有机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