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铺管理)配送中心选址资料
格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选址的研究
摘 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发展物流的同时,人们面临着一个共
同的问题:物流配送中心如何进行合理的选址。在物流网络里物流配送中心连接着供货点和需求点,
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整个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对物流系统
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现有医药批发企业 万家。现有的
医药流通业规模比较庞大,但发展良莠不齐,市场管理比较落后,其物流配送中心也存在选址不合理、
功能不健全的问题。目前很多医药批发企业都想建立一批融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集储存保管、
集散转运、流通加工、药品配送、信息传递、代购代销、连带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
因此物流配送中心成了医药批发企业物流系统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我国进行大规模物流规划与建设的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现代企业物流的规
划与建设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论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提出的。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医药配送中心选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接着
对其理论部分做了详细的综述,其中配送中心的选址核心内容,在第四章中通过对格林医药药股份有
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规划的实例分析证实科学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最后指出了我国在
配送中心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本文能有助于企业加强对相关问题的
了解和认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并且有实践意义。
【关键字】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logistics attention, in
developing logistics, people face a common problem: how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the reasonable location. In logistics network connecting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GongHuoDian and demand,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In the logistics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therefore, the loca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f
logistics system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At present, China's current medicine wholesale enterprise million. The
existing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size is large, but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marke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location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also exists, the function is not perfect. Now man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ant to establish a wholesale melting trade, logistics,
information collection, storage, transport, circulation processing,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rugs and joint services sb in multifunctional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Therefor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into medicine
wholesale enterprise logistics system is the key link.
In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large-scale logistic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not only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a
very urgent task. This topic is in such a context.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expounds the medicine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of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its theory, and then makes a detailed parts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selection of the core content distribution center in chapter 4,
through the green medicine medicine Co., ltd., Beijing branch distribution center
planning examples prove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and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in distribution center in China in the loc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Hope
this helps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problems, a
reference, and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内容概述
研究方法与手段
思路框架
第二章 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的简介
配送中心选址的概述
配送中心选址的规划
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
配送中心的选址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适应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选址的宏观影响因素
配送中心选址的微观影响因素
配送中心选址的一般程序
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意义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
加权因素分析法
重心法
重心法的基本原理
重心法的优缺点
CFLP法
方法的特点
方法的应用环境
方法工作步骤
第三章 实例分析——格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的规划
公司概括
公司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
对快格林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现有问题的分析
确定合理的选址方法
配送中心最终的确立
第四章 对配送中心选址与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
对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 论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配送中心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 WTO的加入,市场竞
争已越来越激烈,尤其是进入 21世纪后,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
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 而医
药物流配送中心作为医药物流功能的综合体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最显著标志之一得到重视,并得以快
速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建设有助于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优化流程管理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有
助于建立一个少环节、短距离、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化的医药物流体系。
过去几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在产权多元化、中心城市发展零售连锁、医药 B2B等方面的改革取
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说医药物流尚处于一个刚起步、比较落后的阶段。回顾近几年医药物流的发
展,主要有以下特点:我国医药流通整体发展滞后,且缺少 3PL的支持。医药行业物流资源的特征是
“小、散、闲”,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严重浪费。环节多、费用高、效益差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医药流通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现有的医药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缺少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现代物
流主要的核心是利用 IT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以系统和集成为指导思想,并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提
供给顾客满意的服务。然而,现在我国做医药物流的多数是国有批发企业,其物流理念和信息化水平
与现代物流水准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很多企业信息不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物流作
业。这与日本、美国的现代化医药物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近几年来由于政府重视和支持,医药物流掀起投资热潮。政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
1)政策支持,国务院确定了医药流通领域改革的重点,涉及到医药流通体制、药品分类管理、
医药分家、规范市场秩序、药品招标采购、资源整合和价格监管等。
2)资金扶持,国家经贸委已经将加快医药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作为国债技术项目支持的重点。
全国各大城市如上海、武汉、北京、深圳等地纷纷投资建设医药物流中心。
因此,我国医药物流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医药物流企业为主体,加大建设适应与现代零
售业和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中心的力度,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医药物流网络体系。
国内外的物流实践证明,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传
统储运业迎接国内外竞争挑战,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不仅执
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作业优化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
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因此,发展现代化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研究意义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配送或供应,执行实物配送为主要职能的流通型结点,它既有集货中心(集
零为整)的职能,又有分货中心(化整为零)的职能,为了优质、高效地配送,它还有较强的流通加
工能力。现代物流体系中,如果把物流网络用环和分支点来表示,那么环主要是指运输,即汽车、火
车、船舶及飞机等运输;分支点(连接点)主要是指工厂、店铺、物流中心等物流发生地和集中地。在
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所起的作用是作为商品周转、分拣、配货、保管和流通加工等活动的据点,克
服其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实现商品的顺利转移。
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的节点,其合理选址不仅影响到配送中心本身的运营成本、运营绩效、
竞争战略和未来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配送中心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分销商或零售商的物流成本、
以及物流战略和竞争战略,甚至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配送中心选址及相关问题分析,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从实践方面来说,本文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通过建立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有效的确定配
送中心建设方位,使得配送中心可以更快捷便利的满足顾客需求,有效地扩大服务群体,从而提高配
送中心竞争力,提高配送中心经营利润;作为建设配送中心的首要问题,符合新环境下的配送中心选
址为配送中心内部设施建设以及配送路径优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1. 2 本文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传统的医药物流系统是在简单的配送中心运转,作业比较简单,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
1960年,美国的 Raytheon公司建立了最早的医药配送中心。美国的医药配送中心以出现早、发展速
度快、活动范围广、经营范围大和现代化水平高而著称于世界。因为有许多著名的学者研究配送中心
的问题。如典型的单独研究配送中心选址文献。Alfred Webber(1909)首次提出韦伯问题,该问题
研究单一配送选址的方法,以期实现从配送中心到顾客间运输总距离最小。Alfred Webber还提出了
韦伯图解法。Alfred A. Kuehn和 Michael J. Hamburger(1962)提出启发式程序解决配送选址问题。
该算法与线性规划算法相比较,它具有如下优势:在解决配送选址问题时建模变得灵活、可用于研究
涉及几百个配送中心和几千个运输目的地的大规模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可以节省计算时间。Cooper
(1963)提出概括的韦伯问题(又称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或选址分配问题),该模型以最小化运输或服
务成本为目标函数,研究需求不连续时,如何在平面上选定 m个服务点,并确定其服务范围。Cooper
(1964)又提出启发式方法解决概括的韦伯问题。继 Cooper之后,Sherali和 Shetty(1977)提出
解决概括的韦伯问题的分解算法。所以从 20世纪 60年代起,医药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
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
连锁店效益的增长。随着商业连锁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从 20世纪 60年代末起,日本医药配送中心建
设的速度明显加快,在日本对社会化配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发展趋势是系统内自建的医药配
送中心逐步减少,而配送社会化物流设施和物流配送共同化趋势日益显著。欧洲自 1992年加快一体
化进程以来,物流发展迅速,形成新的产业。欧盟很多国家的物流配送中心的业务活动主要以运输货
物为主,围绕着运输而进行不仅医药的配送而且涉及到货物的配送。
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
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虽然我国也有学者提出配送中心选址的一些理论研究,如孙会君等
(2002)提出一类有竞争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该模型研究在已有多个配送中心存在的前提下新
增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杨波(2002)提出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随机数学模型。该模型解决将各需求
点的需求量看作是非负随机变量时的单品种单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但是而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
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医药配送中心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
在的问题也不少。我国医药配送中心的发展要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在规
划建设、选址等方面,都应按照我国国民经济的需求和生产流通发展的水平进行总体规划与建设。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内容概述
本文首先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医药配送中心选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对配送
中心的选址的理论部分做了详细的叙述其中包括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步骤和方法,接着通过对快格
林医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规划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规划的
重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指出了我国近年来在配送中心选址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最后,对本文做了最后的总结,得出了我国在医药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和
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规划与选址。
研究方法与手段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
址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对医药配送中心选址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分析(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交流的
方式进行)以达到从整体上对医药配送中心选址的认识和了解;其次,在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
过对格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物流配送 中心规划的实例分析以达到对配送中心选址理论知
识理解和运用的程度;最后,通过对我国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
搜以达到对配送中心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址的目的。
思路框架
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现
状
配送中心的选址
址格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选址
我国配送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
议
总结
图 1-1全文思路框架
第二章 配送中心的选址
配送中心的简介
对于配送中心的概念,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学者们在对配送中心的理解和描述上还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欧美一些国家,配送中心多指经过改造而经济功能也已综合化和完善化的“流通性仓库”,因
此理论界也有人把配送中心称为“物流设施”或“物流基地”。
王之泰教授给配送中心下的定义为:“配送中心是接受并处理末端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游运来
的多种货物进行分拣,根据用户订货要求进行拣选、加工、储备等作业,并进行送货的设施和机构”。
1[5]
王转教授认为:“配送中心就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
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
(1)配送中心的“货物配备”工作是其主要的、独特的工作,是全部由配送中心完成的·。
(2)配送中心有的是完全承担送货,有的是利用社会运输企业完成送货,从我国国情来看,在开展
配送的初期,用户自提的可能性是不小的,所以,对于送货而言,配送中心主要是组织者而不是承担
者。 ”
(3)定义中强调了配送活动和销售或供应等经营活动的结合,是经营的一种手段,以此排除了这是
单纯的物流活动的看法。
(4)定义中强调了配送中心的“现代流通设施”著意于和以前的诸如商场、贸易中心、仓库等流通
设施的区别。在这个流通设施中以现代装备和工艺为基础,不但处理商流而且处理物流,是兼有商流、
物流全功能的流通设施。
总之,不管人们从哪个角度去认识和描述配送中心(亦即无论把配送中心看作是从事配送活动的
经济组织,还是将它称作组织送货等活动的物流设施),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配送中心是配
送活动的聚集地和发源地,同时,也是物流活动的枢纽。
配送中心选址的概述
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
中心的规划过程。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到输运到需
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配送中心拥有众多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固定机械设备,一旦建成就很难
搬迁,如果选址不当,将付出长远的代价。因此,给配送中心选址使配送中心规划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物流量的不断增长,要求有相应的配送中心及网点与之相适应。建设
配送中心,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就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配送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张进行全面的
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对配送中心的设计、施工和建成后的使用,对其工作质量、安全、作业效率
和保证供应,对节省投资和运营费用等,都会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物流配送中心的位置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属于物流管理战略层的问题。物流
的实际运动空间表现为网络结构形式,由点和线构成。“点”通常称为物流节点,“线“一般指运输线
路。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物流配送中心要完成多种物流
活动要素,如包装,装卸,保管,分拣,配货,流通加工等。同时,物流配送中心还要与运输过程相
互衔接,协调不同等级的运输过程。因此物流中心的优化配置对物流系统的效率和运行成本由 重要
的影响。从发展的趋势来看,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要执行指挥调
度,处理信息等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关键所在,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因此物流配送中心的合
理选址是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问题。
不论是政府进行社会物流系统规划,还是企业拓展经营网络,都要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
分析。因为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投资规模大,占有大量的城市土地以及建成后的不易调整,对社会物流
和企业经营具有长期的影响,所以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决策必须进行详细论证。选址的失误对于社
会物流系统而言,可能会导致社会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无秩序和低效率:对企业经营而言,可能因为效
率低下不能满足需求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
配送中心选址的布局
配送中心选址是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根据供货状况、需求分布、运输
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进行决策的过程。
当一个物流系统中需要设置多个配送中心,这时不仅要确定配送中心的位置,而且还要对配送中
心的数量、规模、服务范围等进行决策,建立一个服务好、效率高、费用低的物流网络系统。对此常
称为网点布局。
本文将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统称为选址。一个物流系统只设置一个配送中心,称单中心选址问题,
如果设置多个配送中心,则称多中心选址问题。图 3-1、图 3-2分别为单中心和多中心配送网络示
意图。
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适应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必须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相适应,与我国物流资源分布和需求
分布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协调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将国家的物流网络作为一个的系统来考虑,使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在地域分布、
物流作业生产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相协调。
经济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定在市区、近郊区,其未来物流辅助设施的建设规模及建设费用,以及运输费用
等物流费用是不同的,选址时应以总费用最低作为配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
战略性原则
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具有战略眼光。一是要考虑全局,二是要考虑长远。局部要服从全局,目前
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日后发展的可能。
配送中心选址的宏观影响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政权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贸易禁运政策等,这些因素
是无法量化的指标,主要依靠企业的主观评价。
宏观的经济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环境以及地方政府的优惠措施等都是企业在配送中心选址
时需要分析的宏观环境因素。国家整体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决策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若国家整体的经
济环境令人堪忧,那么企业在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继续扩张业务,扩大现有的配送体系不是一种明智
之举。行业优惠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措施是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企业的经营决策
应该是与整个行业的政策相一致的,这样企业在上级审批等多个环节才不会耽误时间,也不会受到过
多导致决策丧失时效性的障碍。企业应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所给予的优惠措施,在企业用地价格、税
收的减免、贷款利息补贴等多方面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配送中心选址的微观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1) 气象条件。
配送中心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气象条件有温度、风力、降雨量、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
蒸发量等指标。如选址时要避开风口,因为在风口建设的配送中心投入使用后,其露天堆放的商品会
加速老化。
(2) 地质条件
配送中心是大量商品的集结地。某些堆放密度很大的建筑材料堆放起来,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果配送中心地面以下存在着淤泥层、流沙层、松土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会在受压地段造成沉陷等不
良后果,为此,配送中心的选址要求土壤承载力要高。
(3)水文条件
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远离容易泛滥的河川流域与地下水上溢的区域。要认真考虑近年来的水文资
料。
(4)地形条件
配送中心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地方,而且应具有适当的外形,完全平坦的地形是
最理想的,其次是稍有坡度或起伏的地方。
2 经营环境因素
(1)经营环境
配送中心所在地的优惠物流产业政策对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数量充足和素
质较高的劳动力也是配送中心选择考虑的因素之一。
(2)客户分布
配送中心示为客户服务的,首先要考虑客户分布。对于商业配送中心,其客户主要是超市和零售
店,分布在城市内人口教密集的地区,为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配送中心通常
设置在城市边缘地区。
(3)供应商分布
配送中心靠近供应商,对货源供给的可靠性高,库存可以减少,但供应商一般离需求地比较远,
而且也比较分散,配送中心靠近客户,对降低运输成本是有利的,因为进货的批量大。
(4)商品特性
经营不同类型商品的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布局在不同地域,如生产型配送中心的选址与产业
结构,产品结构,工业布局紧密结合进行考虑。
(5)物流费用
物流费用是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大多数配送中心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
如接近大型工业、商业区,有利于缩短运距、降低运费等物流费用。
(6)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是配送中心选址的考虑因素。在现代物流服务市场中,能否实现准时运送是评价配
送中心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配送中心选址时,应保证客户可在任意时候向配送中
心提出物流需求时,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
3基础设施状况因素
(1)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影响配送成本和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大宗物资的配送。配送中心必须具备方
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最好靠近交通枢纽进行布局,如紧临港口、交通主干道枢纽、铁路编组站或机场,
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接。
(2)公共设施状况
配送中心的所在地,要求城市的道路、通信等公共设施齐全,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
能力,并且地区周围要有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能力。
(3)地区或城市规划
配送中心规划属地区或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包括布局、用地,以及与
其他行业规划的协调。
4社会环境因素
(1)要充分考虑运输费用
新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要使总的物流运输成本最小化,大多数物流配送中心选择接近物流服务需求地,
以便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费用。
(2)要能实现准时运送
应保证客户在任何时候提出物流需求都能获得快速满意的服务
(3)新建物流配送中心要能很好地适应货物的特性,经营不同类型货物的物流配送中心最好能分别
布局在不同地域。
5其他因素
(1) 国土资源的利用
配送中心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地必须符合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土地成本也是影响物
流成本的重要因素。配送中心的规划应贯彻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的原则。配送中心一般占地
面积较大,周围还需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低价的高低对布局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配送中心的
布局要兼顾区域与城市规划用地的其他要素。
(2) 环境保护要求
配送中心的选址需要考虑保护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大型
转运枢纽,应设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尽力不影响或很少影响城市交通环境和城市的生态建设。
(3) 火灾防范
由于配送中心是火灾重点防护单位,不宜设在易散发火种的工业设施附近,也不宜选址居民住宅
区。
配送中心选址的一般程序
图 2-3
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选定备选地址
优化结果复查
优化备选地址
确定最终结果
复查是否通过
是
否
配送中心选址的重要意义
配送中心选址属企业战略层的决策问题,对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配送中心选址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配送系统的服务水平、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所以配送中心
选址的目标是:服务好、效率高、费用低。
配送中心的数量与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关系如图 3-3、图 3-4所示。
图2-4 配送中心数量与库存成本之间的关
系
配送中心数量0
图2-5 配送中心数量与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
配送中心数量0
由图可以看出,配送中心的数量对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影响是互相矛盾的。这就有一个合理性的问
题。
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
加权因素分析法
加权因素分析法是常用的选址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因为它以简单也易懂的模式将各种不
同因素综合。加权因素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决定一组相关的选址因素。
(2) 对每一因素赋予一个权重以反映这个因素在所有权重中的重要性。每一因素的分值根据权重
来确定,权重则要根据成本的标准差来确定,是一种满足数理统计上 New man比例的科学分
配方法,而不是根据成本值来确定。
(3) 对所有因素的打分设定一个共同的取值范围,一般是 1—10,或 1—100.
(4) 对每一个备选地址,根据所有因素按设定范围打分。
(5) 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相应的权重相承,并把所有的因素的加权值相加,得每一个备选地址的
最终得分值。
(6) 选择具有最高总分得分值的地址作为最佳的选址。
如某厂有四个候选地址(A、B、C、D),影响因素有 10个,其重要度如表所示,求最优方案。
解: 在表中方案 C得分最高,选为最优方案。
表 2-1 加权因素评价表
重心法
利用求平
面物体重心的
原理求物流系
统中配送重心
的设置位置而
得名。是一种精
确解析方法,适于单中心选址问题。
单中心选址问题中,存储费用与运输费用相比已不是主要因素,运输费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由
配送中心向多个用户配送货物,仅考虑发货的配送费用时适于采用重心法。配送中心到客户的运输费
用等于货物运输量与两点之间运输距离以及运输费率的乘积。
重心法的基本原理
如图 3-5,有 n个用户(C1 ~Cn)的系统需要设置一个配送中心(B0),每个用户的需求量和所在
侯选方案 A 侯选方案 B 侯选方案 C 侯选方案 D
影响因素 权重
评分 得分 评分 得分 评分 得分 评分 得分
劳动条件 7 2 14 3 21 4 28 1 7
地理条件 5 4 20 2 10 2 10 1 5
气侯条件 6 3 18 4 24 3 18 2 12
资源供应 4 4 16 4 16 2 8 4 16
基础设施 3 1 3 1 3 3 9 4 12
产品销售 2 4 2 4 3 6 4 8
生活条件 6 1 6 1 6 2 12 4 24
环境保护 5 2 10 3 15 4 20 1 5
政治文化 3 3 9 3 9 3 9 3 9
扩展条件 1 4 4 4 4 2 2 1 1
总计 108 112 122 99
位置的坐标已知,求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设置位置。
由于只设置一个配送中心,所以配送中心的规模等于所以有用户的需求量之和即可。
图中 C1 ~Cn旁括号内的变量分别表示需求量、横坐标、纵坐标, B0旁括号内的变量分别表示横坐
标、纵坐标。
设配送中心到各用户的运输费用率为 ci,费用为 Fi,则
Fi = ciwihi (2-1)
式中 hi为配送中心到用户的距离,可写成以下形式:
(2-2)
设配送中心到各用户的运输费用之和为 F,则
(2-3)
为使 F 最小,分别对 x0,y0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得:
(2-4)
(2-5)
j
n
j
jj hwcF
1
])()[(
1
2
1
2
0
2
0
n
j
jj
jj yyxxwc
0
1
0
0
n
j
jj hyywcy
F
jj
整理以上两式得:
(2-6)
(2-7)
解以上两式可得配送中心最佳位置得坐标为:
(2-8)
(2-9)
但是上两等式得右边还含有 hi ,即还含有未知数 x0和 y0 。要从两式中完全消除 x0和 y0 ,计
算工作很复杂,因此采取迭代方法求解。
/
/
1
n
1
0
n
j
jjj
j
j
jjj
hwc
hywc
y
/
/
1
n
1
0
n
j
jjj
j
j
jjj
hwc
hywc
y
迭代方法计算步骤如下:
(1)给出配送中心的初始地址( x00,y00 );
(2)利用式(3-3),计算( x00,y00 )相对应的总发货费用 F0;
(3)把( x00,y00 )分别代入式(3-2)、(3-8)和(3-9),计算配送中心的改善地址( x01,y01);
(4)利用式(3-3),计算与( x01,y01 )相对应的总发送费用 F1;
(5)将 F1与 F0进行比较,如果 F1< F0 ,则返回步骤(3),将( x01,y01)分别代入式(3-2)、
(3-8)和(3-9),如此反复进行(3)~(5)的计算步骤,直至 Fk ≥ Fk-1 时停止,即得到(
x0k-1,y0k-1 )为最优解。
重心法的优缺点
优点:计算简单,数据容易搜集,易于理解。由于通常不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评估,所以在
单一设施定位时应用解析方法简便易行。
缺点:该方法假设运费随距离呈线性变化,而实际生活中运费常常是随距离增大而递减。另外,
它没有考虑现实的地理条件,例如选出的最佳配送中心地点可能正好坐落在一个湖的中央。所以解析
方法更多的不是用于确定最佳位置,而是用于剔除一些不合适的备选方案。
方法
CFLP方法的特点
CFLP (Capacitated Facility Location Problem)方法是一种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与最优化
方法的最大不同是它不是精确式算法,不能保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最优的,但只要处理得当,获得的
可行解与最优解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启发式算法相对最优化方法,计算简单、求解速度快。所以在实
际应用中,启发式方法是仅次于最优化规划技术的选址方法。
CFLP方法的应用环境
当配送中心的能力有限制,而且用户的地址和需求量以及设置多个配送中心的数目均已确定的情
况下,可采用 CFLP法,从配送中心的备选地址中选出总费用最小的由多个配送中心(假设有 m个)组
成的物流系统。
方法工作步骤
(1)初选配送中心地点。通过定性分析,根据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和用户需求分布情况,合理地
确定配送中心的数目及其设置地点,以此作为初始方案。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将直接影响整个
计算的收敛速度。
(2)确定各暂定物流中心的供应范围。设需求用户有个;暂定的物流配送中心有个,分别
为, ,…,;从物流中心到用户的单位运输费用为;以总运输费用为最低目标,则构成的运输问题模型如
下。
式中:——配送中心 si到用户 j的运输量; ——用户 j
的需求; ——物流中心 si的容量。
将上述问题进行求解,就可以求得各暂定物流配送中心的供应范围。这可表
述为如下用户集合;
(3)在上述各配送范围内,将暂定的物流配送中心移动到其他备选地点,,寻求可能的改进方案,
从而使总费用最低。设在原定物流配送中心 si的配送范围为,除之外,还有个可作为物流配送中心的
备选地点,在这些地点设置物流配送中心的固定费用分别为则为新的物流配送中心时,其中……的总
费用:
(4)再令如果明步骤三求出的目标函数
值是步骤二求出的第个物流配送中心目标函数值的一部分,在此情况下令,否则令。对所有备选地点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新的物流配送中心的集合。
(5)将新的物流配送中心与旧的物流配送中心的总费用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
说明总费用已经不能再下降,计算可停止。如果前者小于后者,说明新的物流配送中心地点可使总费
用下降,通过重复上述步骤,总费用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为了使总费用降低,从物流配送中心
地址代替原有物流配送中心地址,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总费用不能再下降为止。
第三章 格林医药股份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选址
公司概括
格林公司是一家从建国初期就发展起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为众多知名的国内、国际医药生产
企业提供分销和物流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包括仓储、配送及分销在内的各种服务。
其客户关系覆盖到各大医院、连锁药店以及全国 29个省市的药品批发企业。
格林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沈阳等核心城市构建起辐射华北区、华东区、华南
区、华中区、西南区、东北区的物流网络。员工已超过 3000人,年营业额达到 200亿元人民币。
格林公司作为一家集团公司,采取条线与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大区行政总经理负责当地分公
司的整体控制,对采购、销售和物流这三个主要业务进行总体把握,而采购、销售与物流这三个业务
之间是彼此分离的,药品采购由采购部负责,药品销售由销售部负责,药品仓储和配送由物流部负责,
而且这三个部门分别要向集团的主管业务部门直接汇报工作。格林公司北京分公司覆盖的地区主要包
括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的华北区,所有在这个地区之内的药品分销和配送业务都由
北京分公司来操作。
公司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
从 2002年开始,格林公司在拓展国际医药生产企业的代理、分销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年度
业务增长速度达到了 25%左右,而且预期这样的增长还会持续 3-5年,由此导致格林公司原有的物流
配送体系难以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网络体系的优化以及投建新的大型医药
配送中心。随着药店准入门槛的降低,民营资本、个体经营者纷纷投资开办药店。但综观医药流通业,
现在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因此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而另一方面,中国加入 WTO
以后,大型跨国企业看好大陆医药流通市场,逐渐渗透到这个领域,将在销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
方面与本土企业展开争夺。 在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
下,快康公司作为一家传统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能否获得再次发展,寻求出路和积极转变将是企业面
临的重大课题。而作为为流通提供保障与支持的配送与物流网络,将成为大发展的基础。北京分公司
算是比较好的:以北京南三环外的玉泉营配送中心作为中央配送中心(CDC),以石家庄、天津、郑州、
太原等地的配送中心作为区域配送中心(RDC),北京分公司已构筑起面向整个华北区一级、二级、三
级城市的自营药店、区域经销商和医院等医疗单位的一张网,通过自有车队或协议车队为这些客户提
供比较准时的服务。
但是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销售网点过多配送体系跟不上,从而形成北京周边地区配送服务地下,配
送成本增加。所以格林公司北京分公司希望在北京建一个中心配送中心来改进北方区的配送网络,备
选的几个物流基地在地理位置、成本、交通条件、服务响应速度方面各有所长,经集团公司最新战略
会议研究决定,首先将在北京分公司进行物流网络的再造与优化重组。
对格林公司北京分公司配送中心现有问题的分析
北京分公司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逐渐构建起集储存、转运、加工、配送等多功能一体的物流配送
网络,在配送中心建设方面,也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但总体而言,问题还很
多。
首先就是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北京分公司的各配送中心都是在建国初期就发展起来的,当时是
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或者是郊区,但经过近年来城市的发展,已经从城市的边缘地带被包容进城市的
中心或近中心地带。而这些大中型城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从事物流的营运车辆都有这样或那
样的限制。同时,这些传统的配送中心,在建造时可能还是处于当时物流网络的核心位置,但现在因
为周边交通路网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再作为一个物流节点,就不合适了,会增加过多的交通成
本。
第二个问题是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低。北京分公司的各配送中心机械化水平程度均比较低,几乎
所有的物流环节都是人工处理,相当于传统仓库的概念,同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以机电一体化、无
纸化为特征的配送自动化、现代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第三个问题是配送中心运作效率比较低。北京分公司的各配送中心在建造初期均是为自营业务服
务,当时很难预测到现在这样的物流规模。而且在配送中心建设过程中,由于未采用合适的物流设计
技术,导致仓储功能区布局不合理,物流动线交叉严重,瓶颈比较多,物流环节存在相互重复、冲突
现象,库存呆滞时间过长,人力资源浪费巨大,造成整体运作效率低下。
另外还存在配送中心功能单一的问题。现代化配送中心一般都具备如下功能:库存管理、存储管
理、品质检验、物流加工、配送管理、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等功能。但北京分公司的配送中心,基本
上属于传统的仓库概念,即主要是提供仓储和运输配送的职能。而要进行配送网络体系的构建,则需
要先进行新配送中心的选址,特别是北京 CD C这个最重要的核心物流节点。
确定合理的选址方法
现在有意向可供选址的十几个物流基地包括通州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基地、西南物流基地、田娃
物流基地、十八里物流基地、黑塔物流基地、北坞物流基地、官庄物流基地、八里物流基地、北下关
物流基地、田各庒物流基地、平谷物流基地以及其他的几个小型物流园区,土地价格在 15万/亩到 50
万/亩不等。
根据不同选址方法的对比和优化最终确定 CFLP方法比较合理。因为所选的配送中心数目一定,
并且是从十几个中确定三个费用最小的。从按照通州物流基地、空港物流基地、西南物流基地、田娃
物流基地、十八里物流基地、黑塔物流基地、北坞物流基地、官庄物流基地、八里物流基地、北下关
物流基地、田各庒物流基地、平谷物流基进行依次编号为 1空港物流基地、2平谷物流基、3西南物
流基地、4田娃物流基地、5十八里物流基地、6通州物流基地、7黑塔物流基地、8北坞物流基地、
9官庄物流基地、10田各庒物流基地、11北下关物流基地、12八里物流基地。
下面就以北京地区上述的 12物流基地进行整合,最终确定三各配送中心形成三角互配供应模式。
从而对北京地区所有的销售网点形成一种互补配送,在对时间,距离,效率,成本,派车等实现以最
短的时间,最短的路程,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来完成对客户最好的服务。12各物流基地分别如
下图所
注: 内的数字为节点序号,( )内的数字为该节点的用户需求量,其他数字为连接
6 3
相邻节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要求在该地域范围内 12个需求点中选出三个作为配送中心的地址。同时假设各配送中心的固定
费用均为 10个单位,容量为 13个单位,运输费率为一常数,即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
表 4-1各地间的运输距离
(1)根据需求
量的分布情况,将
配送中心的初始位
置暂定在 4,6,9
三个节点上。
(2)这样,以
点 4,6,9为配送
点,其他各节点为
需求点,求运输问
题的最优解见表6,
于是得到初始方案,总费用为 179个单位。(具体求解过程略)
(3)根据以上求得的初始解,可以看出配送中心 4的配送范围是用户 1,2,3,4,5的集合,配
送中心 6的配送范围是用户 1,6,8,12的集合,配送中心 9的配送范围是用户 1,7,9,10,11的
集合。
表 4-2配送中心
选址初始方案
对于集合{1,2,
3,4,4},配送中
心的位置设在 4时配送费用为:
需求点 i
需求点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0 10 60 70 40 30 40 60 60 90 80 90
2 10 0 50 60 50 40 50 70 70 100 90 100
3 60 50 0 30 60 90 100 120 120 150 140 150
4 70 60 30 0 30 100 110 130 130 160 150 120
5 40 50 60 30 0 70 80 100 100 130 120 90
6 30 40 90 100 70 0 60 40 90 100 60 60
7 40 50 100 110 80 60 0 20 90 50 40 90
8 60 70 120 130 100 40 20 0 100 60 20 70
9 60 70 120 130 100 90 90 100 0 40 80 120
10 90 100 150 160 130 100 50 60 40 0 40 90
11 80 90 140 150 120 60 200 40 80 40 0 50
12 90 100 150 120 90 60 90 70 130 90 50 0
需求点
配送中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供应量
4 20 40 20 30 20 130
6 30 40 40 20 130
9 30 10 40 30 20 130
需求量 50 40 20 30 20 40 30 50 40 30 20 20 390
=70×20+60×40+30×20+0×30+30×20+500
=5000+500
=5500
如果配送中心的位置从 4移到其他需求点,则配送费用分别为:
如果将 4移到 1时计算结果为:
=0×20+10×40+60×20+70×30+40×20+500
=5000
如果将 4移到 2时计算结果为:
=4000+500
=4500
如果将 4移到 3时计算结果为:
=5300+500
=5800
如果将 4移到 5时计算结果为:
=4900+500
=5400
从上面计算可得,将物流配送中心从 4移到 2时,配送费用最小,为 4500各单位。
同理通过计算,可知对于用户集合{1,6,8,12},配送中心移到 6,配送费用最小,为 4200个单位。
对于用户集合{1,7,9,10,11},配送中心改设在 10,配送费用最小,为 5000个单位。于是新的
配送系统应由 2,6,10组成。
(4)对新配送系统{ 2,6,10 }重复步骤 2—4。经再次计算,所得配送中心方案与前一次结果相
同,说明方案已达到最优,所以最终解决方案就是配送中心选择在{2,6,10},各配送中心的服务客
户如表 7所示,总费用为 13700个单位。
表 4-3配送中心
选址最终方案
配 送 中 心
最终的确立
格林集团公
司有一个明确的
指导性建议,就是占地面积不能超过 100亩,建筑面积不能超过 60亩,投资总额不能超过 9000万,
这个投资总额包含了土地成本、建筑成本、设备成本三项。(2)平谷物流基地,这里的土地成本比较
低,而且属于新开发的物流基地,此时介入的时机比较好,可以要求当地政府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从现代医药物流既要权衡总物流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又要兼顾一些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
(气象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经营环境因素(产业政策、主要商品特性、物流费
用、服务水平)、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况)及其他(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
护要求)等的角度,结合一些政策因素,把北京分公司的 CDC建在(6)通州物流基地和(10)田各
庒物流基地。这样一则土地价格不是最高,二则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也比较明显(北京分公司超过 80%
的货物是通过公路运输来走的,与国家级高速公路的连接情况一定要作为一个考核的要点。),无论发
展远程运输还是本地配送,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需求点
配送中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供应量
2 20 40 20 30 20 130
6 30 40 40 20 130
10 30 10 40 30 20 130
需求量 50 40 20 30 20 40 30 50 40 30 20 20 390
第四章 我国配送中心选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纷纷准备或开始筹建配送中心,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
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经过近 10年的探索实践,虽然已建成了一批有加工、存储、配送、信
息传递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但总体而言,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西方发
达国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上政府相关政策机制不健全。物流运营整体环境不尽人意,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行
业内没有建立统一运营标准,不能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状况进行统一测评,这些使得配送中心的建
设发展处在盲目自由状态,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物流市场混乱。
(2)主观上对配送中心的认识不足。多数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与传统的零售店或仓库在功能、布
局、作业流程方式、管理办法上无明显差别。配送中心只充当着仓库与运输中转站的角色,甚至某些
单位将配送中心功能理解为“送货上门”。配送中心各项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3)配送中心配送网络不完善。配送中心只有形成规模,才能获得效益。我国的配送中心规模小,
人员、设备运作效率低,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大部分配送中心不能在满足顾客各种需求的同时降
低配送成本,造成送的越多损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配送中心技术装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大部分配送中心的设备较落后,有些仍采用原始手工
作业,自动化程度低,造成配送中心分拣、加工、包装等流程运作速度慢,库存费用高,进而影响配
送中心的整体服务水平。
(5)配送中心的管理手段落后。物流作业不规范,各种编码(包括商品编码、运输包装编码等)缺
乏标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致使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配送中心内部业务的管理。同时没有计算
机辅助决策系统,不能对诸如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
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上述配送中心存在的问题却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尤
其电子商务的出现,更要求我国的配送中心尽快改变上述状况。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来加强配送中心建设:
(1)加强法律政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适和配送中心物流运营的法律法
规,用以加强对配送中心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由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运营涉及社会多个
方面,还需要工商、税务、海关、交通运输等多方面的合作监管,以此进一步完善配送中心运营的整
体环境。
(2)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在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对于配送中心作用认识不
够,因此必须加强物流人才培养,提高整个行业对于配送中心的认识。只有在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
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才有可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配送
中心。
(3)进一步完善配送网络。合并改造现有的运输、储运企业,运用这些企业已有的地域、设施、
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使其成为
现代化的配送中心。此外,也可以通过协议或是入股等方式与已有配送中心合作,在有较多零散客户
需求的地方建立下一级配送中心,通过这些方法来补充和完善配送网络。
(4)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我国现有的配送中心要想继续发展,需要根据
其主要运营的产品种类,引进先进的搬运、拣选、加工、包装等设备,以提高配送作业自动化程度,
降低库存等相关费用。
(5)构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自建、合作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引进相关的诸如条码技术、
电子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 )系统等电子商务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配送中
心内部管理及外部信息联系。
GPS(医药流通企业规范) GMS(医药制造企业规范)
GMS(医药制造企业规范) GMS(医药制造企业规范) GMS(医药制造企业规范) CAJViewer
CAJViewer
第五章 总 结
医药配送中心的选址是建设配送中心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配送中心的
选址要遵循适应原则、协调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战略性原则:选址是要考虑经济环境因素和政策因
素: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时,可采用因素分析法、中心法、CFLP法等。在开展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时
要所遵循动态性原则、竞争性原则、地费用原则、交通便利原则: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几大常见
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案例选择不同的方法,使选址达到最优。
“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格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配
送中心的规划是我国医药领域在现代物流建设中最为成功的示例。同时也证实了在建设配送中心时科
学合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它所表现出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
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
心,结合我国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我国物流市场优势,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
生产流通发展的水平对配送中心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址。
致谢
经过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在此过程中,真是一波三折,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
导老师杨磊,从论文的选题、构思到最后论文的完成都离不开杨老师辛勤的汗水。在这三个月的时间
里,我几乎每天都是东跑西蹿的上班。作为一名自考生,学习的时间不在白天,学习的地点不在学校。
只有在晚上搜集和整理资料直到深夜。所以能如期的完成论文,离不开杨老师辛勤的指导和热情的关
怀。与此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同事和我的同学,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意见,保证了我的论文
顺利完成。最后感谢我家人对我多年的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在百忙之中对本论文的评审和提出宝贵建议。
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冯耕中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86—95.
2 刘昌祺 物流配送中心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204—210.
3 许胜余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65—72.
4 王转 程国全配送中心系统规划[M]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246—254.
5 刘志学 现代物流手册[M]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46—49.
6 方仲民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机械出版社 2007.112—120.
7 李云清 物流系统规划[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78—89.
8 李波 现代物流系统规划[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102—132.
9 董维忠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89—201.
10 严余松 物流信息与技术[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7—10.
11 孙红 物流设备与技术[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01—310.
12 丁立言 张铎 . 物流基础[M]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118—123.
13 张铎 . 电子商务与物流[M]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65—72.
14徐贤浩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02
15 Edward H. Blickstein. The Langeuage of .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