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8月
第 19卷第 16期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Aug.,2016
Vo1.19.No.16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张 莹
(西安石油大学,西安 710065)
[摘 要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信
息不对称的影响、如何规避信息不对称以及 '-3前该理论存在争议的方面进行 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市场效率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90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6)16.0135.02
从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以来,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
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模型。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出现使传统经
济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之后的研究更加贴合实际,使经济学不再
是构建在空洞假设的基础上。那么信息不对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它有什么影响,又应该如何避免,以及信息不对称发展的过程存在
着哪些争议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1 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最早的经济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即信息是完全充分
的,因此市场是可以出清的。但赫伯特·西蒙和肯尼思 ·阿罗在 20
世纪 60年代率先对充分信息假设提出了质疑,指出在市场交易中
任何决策都是不确定的,而不完全信息是造成经济行为不确定性的
原因之一。
范慧芳提出了社会分工与知识专业化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
本原因。夏广军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效应时,认
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市场的分割、信息识别和处
理能力存在问题、信息传导机制不健全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音
污染、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四类。欧扬夏子基于信息不对称
下研究生就业困境的研究中,利用设计的问卷调查,找出了促使研
究生就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因:信息资源的稀缺性、社会
分工、信息搜寻成本差异和现今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不同学者对于信息不对称产生原因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从本质
上来说,其产生原因可归结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不同
的经济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差异较大;客观方面,经济个体获取信息
的数量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
2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频频出现 “以次充好、次货
市场”的现象,优秀的人才反而被排挤出市场;一些用人单位一味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选择隐藏或夸大信息,给予前来应
聘者错误信息的误导,结果说实话的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不负责
的企业反而录用了优秀人才,造成了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求
职者跳槽违约现象增加。
信息不对称及其后果在保险市场上表现的尤其典型。信息不
对称严重影响保险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保
险市场出现“稀薄”现象,保险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将限制保险业
的发展
[收稿 日期 ]2016—07—20
在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产生信用风险。萨秋荣
分析了信贷市场参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决策行
为,指出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行为会增大银行风险,导致资
本外逃并且引发银行业危机。平新乔、杨慕云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
表明,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更多考虑借款人的道德风险,信用贷款的
利率比抵押贷款的利率低。
除了上述所列举的比较典型的3个市场外,还有很多学者对信
息不对称在其他行业里的应用进行了相当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
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有待学
者们进行更宽领域、更有价值的探索。
3 信息不对称的规避
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负面影响以及市场低效的客观性,采取
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十分必要。欧扬夏子在探讨研究生就业 问题的
过程中巧妙地引入了信息不对称理论,针对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
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研究生这四者之间,提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
的对策,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发挥 自己的作用;其次,高校优化研究
生毕业生的就业路径;然后,研究生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最后,用人
单位要改善人才甄选方法。
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因此探索在信息
不对称下如何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对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一
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高效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完善我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汪慧玲、郭强从博弈论的角度
出发,提出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风
险信息系统、加大监督力度和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措施,来确保
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目前,信息不对称理论已经被应用到就业、保险、教育、银行与行
政管理等多个领域。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领域里,减轻信
息不对称的对策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不同的市场本身,要明确导致信
息不对称的根源所在,然后有针对 l生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对策。
4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伴随着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使市场效率大大降
低,纵使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观点,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未消失。随
着信息不对称理论在经济生活中不断得到应用,不少学者在对某些
新兴市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不是必然的,在某些情况下 ,信息对称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保险市场是经济学家最早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研究的市
场之一,普遍认为信息不对称及其结果在该市场中表现得十分明
CHINA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135
2016年 8月
第 19卷第 16期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Aug.,2016
Vo1.19.No.16
中国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中的恶循环与
中国经济未来展望
陈浩然
(郑州轻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郑州1 450000)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普及,渐渐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电子商务给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
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较为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特有的问题。本文利用两个“恶性循环”来分析我国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背景 下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 ,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作 出预测和展望。
[关键词 ]电子商务;实体经济;恶性循环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6.091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6)16—0136.02
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
47.4%,依然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数据,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 10.6%,年度线上渗透率首次突破 10%。随着移动购物
市场的飞速发展,典型电商企业向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市场的扩
[收稿 日期 ]2016—07~20
张,未来几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仍将保持 30%左右的复合增长。
2012—2014年期间,电子商务在企业整体业务中的占比逐步提升,
其中B2C市场在2014年完成 1.26万亿元的交易额,在网购市场中
占比45.3%,B2C平台(旗舰店 /专卖店等)业务发展迅速,但平台
业务的发展无法完全满足企业品牌建设需求,独立 B2C商城建站热
潮一时风靡。此外,2014—2015年期间,跨终端、海外购、多元化等
新特征出现,为了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支出,企业在电商软件管
理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2015年,随着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越
显,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不然。吉翔 等通过仿真研究认为,保险
市场还存在着顺向选择,两者虽对立但却是共存的。李连友和罗帅
在放松理论假设基础上,重新审视了保险市场的运行,他们强调保
险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现象是建立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而在忽略
这些假设的情况下进行实证研究,则发现保险市场将出现逆向选
择、正向选择或不相关选择等现象。
黄琪主要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效率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
了信息不对称不会降低市场效率的情况,认为信息的性质,非均衡
市场中的交易优劣势以及复合信息是影响这些情况的因素。
5 结 语
近来 ,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逐步从理论分析转向实证研究 ,并
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此出现的非逆向选择现象向传统的理论
观点提出了挑战,诸多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对非逆向选择问题的研
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非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目前仍处于发
展阶段,其理论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诸多具体问题还存在争议,
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重心应以以下两个方面为
主,一方面应该构建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当前不同
学者对这一问题研究的着手点、研究方法各不相同,研究成果也没
有系统的整合,因此未来应重视对整个分析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
应该加强应用其研究成果。为完善信息不对称理论,非逆向选择理
论的经济价值不容置疑。由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均是建立在一定假
设的基础之上,所以经济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应修正这些假设条件使
之与现实状况更贴合,进而才能更好地应用其理论成果。
136/CHINA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主要参考文献
[1]夏广军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效应研究 [D].青岛 :
青岛大学 ,2007.
[2]范慧芳 .酒店行业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形成原因及解决路径 [J].市
场论坛 ,2013(1 11.
[3]欧扬夏子.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生就业困境研究 [D].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4]辛琳 .信息不对称理论研究 [J].嘉兴学院学报 ,2001(3).
[5]何惠珍 .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9(6).
[6]萨秋荣 .银行危机中的消费者、银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9(3).
[7]平新乔 ,杨慕云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实证研究——来 自中国国
有商业银行的证据 [J].金融研究 ,2009(3).
[8]王静,张丹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 1(12).
[9]汪慧玲 ,郭强 .基于信息不对称信贷市场风险的博弈分析 [J].天
津商业大学学报 ,2012(1).
[10]吉翔 ,周建涛,博科 .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 [J].
保险研究 ,2009(9).
[11]李连友 ,罗帅 .信息不对称与非逆向选择 [J].经济学动态 ,2014(5).
[12]黄琪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效率的关 系研究 [D].济南 :山东大
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