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员 工 三 级 (车 间 级)安 全 教 育 培 训
Three level safe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new employees
1
目 录
CONTENTS
一、前 言;
二、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四、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五、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六、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七、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
知识;
八、有关事故案例;
第一章 前 言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一章 前 言
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安全生产?
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
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
这一概念。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
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
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
“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这
是与人们的传统的安全观念相吻合的。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
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将“安全生产”解释为:旨在保护劳动者在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一章 前 言
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
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
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后者将安全生产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项方针、
原则和要求,前者则解释为企业生产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上述解释只表述了一个方面,都
不够全面。概括地说,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
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
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
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一章 前 言
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安全生产?
如果有人问我安全是什么的话?
我会告诉他,安全就是幸福、是快乐、是健康、是生命。
说安全是幸福,是因为安全成就了平安,它给我们每一个家庭
带来了欢笑;
说安全是快乐,是因为安全给了我们享受生活的激情和希望;
说安全是健康,是因为安全赋予了我们健康的体魄,让我们去
实现心中的理想;
说安全是生命,因为生命创造了世界,生命创造了人类历史。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千万不要拿这唯一的一次作
赌注!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
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安全是车间生产的基础,在日常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由于
人的因素、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等车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
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如果不发现、不查
找、不消除,则会影响生产过程甚至危及生命。车间安全隐患有
哪些?不同车间,行业不同,隐患特性也不同,但是隐患和存在
的职业伤害或多或少总是有的,总结归纳有以下6点:
一、车间的管理思想,制度规范及职工的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
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
❖防范意识弱,责任心欠缺,人品问题。工作人员对明显的安全
隐患视而不见或见到了也不管不顾;违反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
场所嬉耍打闹,车间人员在禁烟管辖区域和在工作时间吸烟无人
管。对事故处理不公平公正,有私心杂念,执行制度不坚决不果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断。
❖能力不足,对制度的理解不正确;专业技术、管理水平不足或
有欠缺。
❖制度不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没有编制或
者是不完善。
针对这些车间安全隐患可实施的措施:建立有效的培训制度,
并严格施行。严格执行考核奖罚制度,加强专业和管理培训。建
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二、车间设备设施及物品摆放杂乱,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足,如易燃易爆品无安全场地存放,缺少安全标识
等;
❖消防设施及制度不完善,物料或产品堵塞消防通道;消防安全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标识欠缺,不能确保全员会用灭火器、消防栓,甚至不能确保
管理人员都会。工作人员违反消防安全制度易燃易爆品乱放乱用,
在禁烟管辖区域吸烟。动火时意识不到。
❖物料摆放及储存,物料高空摆放,仓库摆放杂乱无章,占用安
全通道;闲杂人员进入仓库。玻璃存放没有放在规定区域,玻璃
架之间靠太近等。汽柴油、酒精、油漆等危险品存贮存贮位置不
当不通风,容器缺损。纸品、衣物放在可能有明火的地方。
针对这些车间安全隐患可实施的措施:及时完善消防措施、加
强专业和常识培训:车间区规范内保持足够的、有效的灭火器并
且置于明显位置,取用方便。全员培训,并且把使用方法张贴于
各个消防设施旁,确保全员会用灭火器、消防栓。严格规定物料
间物料摆放规范制度,并分类存放物料,闲杂人员禁止进入仓库。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三、车间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车间安全隐患
❖工作鞋、防护眼镜、耳塞、手套、帽子等劳防用品违规不用或
者使用不当。
❖作业准备前不充分,作业中违规操作,作业后不及时不及时清
理现场。
❖工作期间在特种设备、高堆放物料下或旁边等危险场所休息,
使用不安全的休息用具。下班后及厂休时,电、水、气等应关的
没有关。
针对车间安全隐患可实施的措施:作业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和
工作鞋;其他劳防用品作业前穿戴好。先预告挂标识牌,再断电,
然后作业,作业中必须两人以上在场,并戴好防护帽。相互提醒
可存在的危险。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四、车间加工设备处故障及操作不当引起车间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使用加工设备工作鞋、防护眼镜、耳塞、手套、帽子等劳
防用品违规不用或者使用不当。
❖作业前不检查设备是否故障或不按规则操作设备。
❖作业后不及时关闭操作设备。
❖非专业人员操作及检修设备。
针对这些车间安全隐患可实施的措施:检修、清理设备时必须挂牌
操作,严格执行处罚制度,非专业人员禁止使用加工设备;特种作业
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有
警示、防护栏等安全措施;高速运转设备必须设置防护罩;管理层加
强日常检查,定期对安全设施检测维护。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五、“三违现象”引起的安全隐患
❖违章指挥
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违章指挥具体
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
❖违规作业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
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违规作业具体包
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
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违反劳动纪律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违反劳动纪律具
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
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解决"三违",首先要消除产生"三违"的土壤。隐患排查自查阶段,
要动员全体职工全面细致地识别本部门、本岗位存在的" 三违"现象和
行为,提出对策措施,再经过分类、汇总、整理,找到"三违"深层原
因:是作业场所环境及设施不具备正常操作的条件,还是由于教育培训
不到位或相关规章制度和规程不完善;是存在侥幸心理,或对自己控制
危险的能力估计过高,还是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
针对性采取措施,分析"三违" 根源、提出安全依据、解决不安全问题,
有步骤开展反"三违"活动。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六、常见的职业病(职业危害)引起的疾病
❖噪声
噪声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要的声音。它经常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健康,
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又没
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
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一般来说,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或个人防
护措施,将人们实际接受的噪声控制在85dB(A)以下(按接噪时间每工
作日8小时计).噪声对听力所产生的影响就很小了。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
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
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二章 工作环境危险因素及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矿井下作业)。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轻症中暑
2、重症中暑
3、热射病
4、热痉挛
5、热衰竭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
场应急处置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一、如何正确拨打“120”
120是我国唯一的院前急救特殊号码,24小时免费开通。但不
少市民拨打时不会正确运用,为了使病人及时得到运送和救治,
拨打120急救电话最佳人选为患者亲属或现场知情者,拨打电话
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拨打电话要点:报告人的电话号码和姓名、病人的姓名、性
别、年龄、所在的详细地址(尽可能提供显著标志建筑),确
保急救车尽快准确到达;受伤或者中毒人数、病人目前最危重
的情况,一定要等到急救中心挂断电话后方可挂断)
2、报告呼救者的姓名及电话号码,保证一旦救护人员找不到病
人时,可与呼救人继续联系。
3、若是成批伤员或中毒病人,必须报告事故缘由,比如楼房倒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塌、重大交通事故、毒气泄漏、食物中毒等,还要说明伤害的
性质和伤害的程度及需要救助的大致人数等情况,以便120调集
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
点。
4、一定让120先挂线,保证对方已经完全了解了施救所需要的
信息。医院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出车前急诊医生一般都会打
电话联系呼救人,确认患者病情和事发地点等情况,而且可能
会指导现场自救,所以呼救人或是亲属应在患者身边陪护等待
救护车到来。
二、 如何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
1、火警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起火单位、村镇名称和所处区县、
街巷、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塌、重大交通事故、毒气泄漏、食物中毒等,还要说明伤害的
性质和伤害的程度及需要救助的大致人数等情况,以便120调集
救护车辆、报告政府部门及通知各医院救援人员集中到出事地
点。
4、一定让120先挂线,保证对方已经完全了解了施救所需要的
信息。医院急诊科接到呼救电话,出车前急诊医生一般都会打
电话联系呼救人,确认患者病情和事发地点等情况,而且可能
会指导现场自救,所以呼救人或是亲属应在患者身边陪护等待
救护车到来。
二、 如何正确拨打119火警电话
1、火警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起火单位、村镇名称和所处区县、
街巷、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2、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如何、有无爆炸物品、危险
化学品、是否有人员被围困;
3、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
燃烧情况。
4、要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单位及使用的电话号码;
5、清楚、简洁地回答消防队的询问。
6、一定让119先挂线,保证对方已经完全了解了施救所需要的
信息。
7、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街道路口或村口等候消防车到来,指引消
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触 电
1、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用绝缘物体挑开电线或带电物体,使伤者尽快脱离电源;
2、将伤者移至安全地带;
3、若触电者失去知觉,心脏、呼吸还在,应使其平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
若触电者呼吸、脉搏停止,必须实施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抢救;
4、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火 灾
1、发生火灾后,(带电情况下首先设法及时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扑救,如果不
能及时切断电源,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
2、利用就近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如果火势太大,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前期灭火处置,同时向上级汇
报,紧急情况下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高处坠落
1、迅速将伤者移至安全场地;
2、若伤者发生窒息,立即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异物;如伤者出血,包扎伤口,
有效止血;若伤者骨折、关节伤等立即固定;
3、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1、立即停止工作,并转移至安全地点;
2、轻微流血时,进行包扎止血;
3、伤情严重,向上级报告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院救治。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主要方法
1.安全出口要记牢。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场所的疏散通
道,安全出口和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
场。
2.消防通道要畅通。楼梯、过道等是火灾发生最重要的逃生
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停放自行车或
牵绳挂衣物,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
3.临危镇定辨方向。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
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
快撤离险地。
4.简易救护不可少。在火灾中真正烧死的极少,大多数是被
烟熏窒息死亡,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人、中毒、窒息等,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主要方法
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穿过烟火封锁
区,可向头部、身上浇水再冲出去。
5.善用通道非电梯。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
比较安全的楼梯通道逃生。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
统在火灾中随时会断电或因受热的作用电梯发生变形,而
使人被困在里面。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电梯逃生。
6.火已烧身莫奔跑。如遇火灾,发现身上着火,千万不可奔
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
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快设法脱掉衣
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或跳入水中;让人向身上浇水。
7.发出信号求援助。当被烟火围困无法逃避时,应尽量呆在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主要方法
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及
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便于消防人
员寻找、营救。
8.迫不得已跳楼逃。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
极端恐怖和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
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等。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员准备
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非跳楼即烧死的情
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
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地方
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
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三章 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应急处置
火灾的疏散与逃生的主要方法
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
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
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
慎。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
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安全设施是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
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减少、预防和消除危害
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安全设施分类
⒈预防事故设施(事前)
⑴检测、报警设施 :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
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
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
器。
⑵设备安全防护设施 :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
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
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
⑶防爆设施 :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
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⑷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
滑、防灼烫等设施。
⑸安全警示标志 :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
⒉控制事故设施(事中)
⑹泄压和止逆设施 :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
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
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⒊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事后)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
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⑼灭火设施 : 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
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
⑽紧急个体处置设施 : 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
⑾应急救援设施 : 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⑿逃生避难设施 : 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
⒀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 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
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
护用品和装备。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环保设施:是治理工业、商业及服务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所产生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物质,使其达到法定要求所需的设
备和装置,以及环境监测设备。
环保设施分类
按治理物质的形态分类有废水治理设施、废气治理设施、废渣
治理设施、粉尘治理设施、噪声治理设施和放射性治理设施等。
按设备的功能分类有废水沉淀槽、废水中和槽、过滤(压滤)器、
离子交换柱、活性碳吸附柱、气体吸收(回收)塔、蒸馏塔、废
渣堆放池(场)、粉尘收尘(除尘)器、噪声消声器、放射屏蔽装
置、取样器(工具)、分析仪器等。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
人保护用品,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与之相对的是工业防护用品,非直接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防护服
1)白帆布防护服能使人体免受高温的烘烤,并有耐燃烧的特点,主要用于冶炼、浇注和焊接等工
种。
2)劳动布防护服对人体起一般屏蔽保护作用,主要用于非高温、重体力作业的工种,如检修、起
重和电气等工种。
3)涤卡布防护服能对人体起一般屏蔽防护作用,主要用于后勤和职能人员等岗位。
(2)防护手套
1)厚帆布手套多用于高温、重体力劳动,如炼钢、铸造等工种。
2)薄帆布、纱线、分指手套主要用于检修工、起重机司机和配电工等工种。
3)翻毛皮革长手套主要用于焊接工种。
4)橡胶或涂橡胶手套主要用于电气、铸造等工种。
戴各种手套时,注意不要让手腕裸露出来,以防在作业时焊接火星或其它有害物溅入拍内造成伤害;
操作各类机床或在有被夹挤危险的地方作业时严禁戴手套。
(3)防护鞋
1)橡胶鞋有绝缘保护作用,主要用于电力、水力清砂、露天作业等岗位。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球鞋有绝缘、防滑保护作用,主要用于检修、起重机司机、电气等工种。
3)钢包头皮鞋用于铸造、炼钢等工种。
(4)安全帽
1)帽内缓冲衬垫的带子要结实,人的头顶与帽内顶部的间隔不能小于32毫米。
2)不能把安全帽当坐垫用,以防变形,降低防护作用。
3)发现帽子有龟裂、下凹和磨损等情况,要立即更换。
(5)面罩和护目镜
1)防辐射面罩主要用于焊接作业,防止在焊接中产生的强光、紫外线和金属飞屑损伤面部,防毒
面具要注意滤毒材料的性能。
2)防打击的护目镜能防止金属、砂屑、钢液等飞溅物对眼部的伤害,多用于机床操作、铸造捣冒
口等工种。
防辐射护目镜能防止有害红外线、耀眼的可见光和紫外线对眼部的伤害,主要用于冶炼、浇注、烧
割和铸造热处理等工种。这种护目镜大多与帽檐连在一起,有固定的,也有可以上下翻动的。
(6)安全带
安全带是防止高处作业坠落的防护用品,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基准面2米以上作业须系安全带。
2)使用时应将安全带系在腰部,挂钩要扣在不低于作业者所处水平位置的可靠处,不能扣在作业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四章 安全、环保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者的下方位置,以防坠落时加大冲击力,使人受伤。
3)要经常检查安全带缝制部分和挂钩部分,发现断裂或磨损,要及时修理或更换。如果保护套丢
失,要加上后再用。
(7)防酸碱用品
防酸碱用品是保护工人在生产作业环境中免受酸碱危害的个体防护用品。按防护用品原料可分为:
橡胶防酸碱用品,塑料防酸碱用品和毛、丝、合成纤维织物防酸碱用品等类;按起防护部位可分为;
防酸碱工作服、手套、靴、防酸面罩和面具等类。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
注意的安全事项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定义:安全技术措施是生产经营单位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人身伤害和职业危害、
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
分类:按照行业:煤矿安全技术措施、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类别: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等。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故障安全设计: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时,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持安全的技术措施。
(2)隔离:是一种常用的安全技术措施;既可以防止事故发生,又可以减少事故损失。
(3)减少故障和失误:
(4)消除危险源: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5)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2、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措施: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个体防护:最后一道防线。
(2)设置薄弱环节:易熔塞、熔断器
(3)隔离:按保护对象与可能致害对象分为:隔开、封闭、缓冲。
(4)避难、救援:
此外,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发现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重
要手段。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职业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
病。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
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
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3、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
病的各种危害(广义)。
4、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
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噪声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职业噪声危害的技术途径主要有三条:
1、控制噪声源;
2、在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2、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带护耳器。
二、高温预防控制措施
(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
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
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二)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三)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
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
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2)夏季供给含盐饮料、绿豆汤等其他降暑饮料。
三、粉尘危害的技术途径
1、对就业人员应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2、逐步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湿式作业方式,减少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五章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减少粉尘的飞扬。
3、降低空气中粉尘浓度,密封机械防止粉尘外逸,采用通风
排气装置和空气净化除尘设备,使车间粉尘降低到国家职业
接触限值标准以下。
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
减少身体暴露部位。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l 可燃物
l 着火源
l 助燃物
1、重视防盗,忽视防火
2、重视易爆,忽视易燃
3、关心设备,忽视线路
4、依赖消防设施,忽视消防技能
5、重视明火,忽视高温
l 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l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l 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l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l 固体物质火灾
l 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
l 气体火灾
l 金属火灾
l 烹饪类火灾
l 带电火灾
消防相关知识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灭火器是一种可携式灭火工具。灭火器内放置化学物品,用以救灭火灾。
灭火器是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存放在公众场所或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不同种类的灭火器内装
填的成分不一样,是专为不同的火灾起因而设。
使用时必须注意以免产生反效果及引起危险。
灭火器具是一种平时往往被人冷落,急需时大显身手的消防必备之物。尤其是在高楼大厦林立,
室内用大量木材、塑料、织物装潢的今日,一旦有了火情,没有适当的灭火器具,便可能酿成大祸。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红区:失效
黄区:压力大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灭火器使用方法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① 打开消防箱,拿出水带 ② 双手向前平整抛滚 ③ 一人连接水源
④ 一人连接水枪 ⑥ 手握水枪、水带喷射⑤ 打开水源阀门
消火栓使用方法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特殊作业相关知识
特殊作业:生产单位设备检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
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危
害的作业。
动火作业 hot work
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艺装置以外的禁火区内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如使
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作业。
受限空间 confined spaces
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
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
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进行的作业。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特殊作业相关知识
盲板抽堵作业 blinding-pipeline operation with stop plate
在设备、管道上安装和拆卸盲板的作业。
高处作业 work at height
在距坠落基准面2 m及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吊装作业 lift
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
临时用电 temporary electricity
正式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非永久性用电。
动土作业 excavation work
挖土、打桩、钻探、坑探、地锚入土深度在 m以上;使用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进行填土或平
整场地等可能对地下隐蔽设施产生影响的作业。
断路作业 work for road breaking
在生产单位内交通主、支路与车间引道上进行工程施工、吊装、吊运等各种影响正常交通的作业。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特殊作业基本要求
1 作业前,作业单位和生产单位应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
相应的安全措施。
2 作业前,应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a) 有关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b) 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采取的具体安全措施;
c) 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d) 事故的预防、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识;
e) 相关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
3 作业前,生产单位应进行如下工作:
a) 对设备进行隔绝、清洗、置换,并确认满足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作业安全要求;
b) 对放射源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
c) 对作业现场的地下隐蔽工程进行较低;
d) 腐蚀性介质的作业场所配备人员应急用冲洗水源;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六章 消防知识及特殊作业相关内容等
特殊作业基本要求
e) 夜间作业的场所应设满足要求的照明装置;
f) 会同作业单位组织作业人员到作业现场,了解和熟悉现场环境,进一步核实安全措施的可靠
性,熟悉应急救援器材的位置及分布。
4 作业前,作业单位对作业现场及作业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检查,并使之符合如下要求:
a) 作业现场消防通道、行车通道应保持畅通;影响作业安全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b) 作业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箅子板、盖板等应确保安全;
c) 作业现场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设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
红灯;需要检修的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可靠断电,并在电源开关处加锁并加挂安全警示牌;
d) 作业使用的个体防护器具、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完好。
e) 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等各种工器具应符合作业安全要求;超
过安全电压的手持式、移动式电动工器具应逐个配置漏电保护器和电源开关。
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帽,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并按规定着装及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应统一协调。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
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
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规范的要求,人(人员)、机(机械)、料(材料)、法(工法)、环(环境)、测(测量)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
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二、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1、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根本保障。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旨在企业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从制度、规章、标准、操作、检查等各方面,
制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使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最
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求生产
经营单位将安全生产责任从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开始,逐一落实到每个从业人员、每个操作岗
位,强调企业全部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强调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责任,从而保证企
业的安全生产。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3、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开展安全生产
标准化活动是夯实基础、狠抓落实的治本之策,是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根本保证。
4、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防范事故发生和免受责任追究的最有效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基础”。根据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要求,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
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
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
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
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
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
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
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
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
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
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七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及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知识
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
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
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
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
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对于该级
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
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第八章 有关事故案例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第八章 有关事故案例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每一个安全事故的教训都是惨痛的,每一个安全事故的发
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故无大小之分。身边的一些小事或小疏忽,完全可能引
起巨大的事故和损失。
安 全 第 一 预 防 为 主 综 合 治 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