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 发展 的挑战,如何在 现代 教育 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
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 历史 使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
以下几方面阐述了在 计算 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
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 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
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
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
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
者”和“创造者”。因此在当前的学校素质教育中,笔者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以下几
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多年来,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创
新与变革是时代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教师个体的教育观
念。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
的实施,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教师的权威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
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
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聪明才
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计算机教师要具有自学能力,创新精神
现代的知识,特别是电脑知识的更新,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
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成了过眼云烟。所以,如何
教,教什么,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教师素质。对电
脑教学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反
映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
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 网络 上交
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崇尚创
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
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中,我
采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学习每一节课或每门课之前给学生演示本课要完
成的任务,用完成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
的目的。例如,在教 Word应用教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 Word编辑的美观、
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各式各样的文字、图片,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们看后立刻
发出惊叹的声音,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样浓烈
的学习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讲解 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
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
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
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学生对于
文字输入练习这一节感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
本身的 考试 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
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效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寻求多样性
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
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
设想、多种解答。如在讲授 Windows98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
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
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
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它目录中后再删除原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
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敛思维
是指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
佳方案。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进行文字编辑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软件进行
文字编辑,是 Word2000中,还是记事本中,或是窗口画图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
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尽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
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
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 计算 机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
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
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
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
主要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
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
成 考试 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优化学
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
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
力。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 现代 教育 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充
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 发展 成
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 文献 :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2]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9,(1-2).
[3]王治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其软件设计[M].杭州:浙江 科学 技术出版
社,2000.
[4]刘成新,黎加厚.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多元化[J]. 中国 电化教育,199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