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05年第12期 ●企业研究
试论我国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问题
摘 要: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
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问题 已经成为 当前
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制约我
国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要 因素,进而提
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外源性融资 商业
银行 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5)12—157—
02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通畅可以保证其资
金来源,是 中小企业保持生命力和发展壮大
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中小企业
一 般通过两种渠道进行融资——内源性融资
渠道和外源性融资渠道。内源性融资是指企
业不断将 自己的储蓄(折旧和留成盈利)转化
为投资的资金以及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
有财物投入企业作为投资的资金等。外源性
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散资金,使
之转化为 自己资本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 为直接融资(在股市、债市的融资),一为间
接融资(来 自银行的贷款)。目前,我国中小
企业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迫使中小企业过
多的转向内源性融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
外源性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重
要课题,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
要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存在的问题是
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不仅有银行和资
本市场方面的问题,也有中小企业 自身的问
题,以及政府政策方面的问题,以下分别从直
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一)直接融资方面的制约因素
1.主板 市场不能满足 中小企业融资需
求。
(1)从市场准入条件来看,A股市场的准
入要求远非中小企业能够达到的水平。1997
年以后 ,上市公 司的股票发行量基本属于中
大盘股。无论从法律规定条件还是从实行结
果来看,A股市场的准入条件对于众多中小企
业来说都太高。
(2)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股票市场的服
务重心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忽视中d、企业。
(3)从市场的容量来看,A股市场的容量
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资本市场的不到位不利于中小企业融
资。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
交易,需要 在更广泛的范 围吸收弹性资金。
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
资,其主要原 因是缺乏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
融资的资本市场。而 2004年在深圳成立的
创业板市场主要是针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
融资需求,对传统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仍然没
有帮助。
3.场外交易市场的缺位不利于中小企业
融资。在场外交易市场方面,我国 1993年到
1997年之间曾经有过失败的探索。当时全国
先后建立了26家区域性证券交易所和 200多
家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市场,从事非
上市公司股票、股权证等股权类证券的转让
活动。但是由于市场风险较大和管理者观念
上的问题。1998年对这些“场外非法股票交
易”进行了清理整顿。之后,区域性证券市场
基本都被清理 了。另外,场外交易市场应该
是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的基
础,可在我国却刚好相反,在我国资本市场的
发展过程中为大型国有企业服务的主板市场
率先建立,而能够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的场外交易市场则迟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必然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直接 融资渠道的不
畅。
4.中小企业债券发行受诸多限制,利用
债券融资的渠道不畅通。
(二)间接融资方面的制约因素
1: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所有制歧
视。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内,个体企
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等非公有制民营及私
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据人 民银行相关调
查,全国金 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国有
●王传宝
企业,对 国有 企 业 的 信 贷 支 持 比 重 达
53.33%,对民营及私营企业的贷款只有 1,
5%。即便是“以支持民营企业为己任”的民生
银行。尽管其对 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为全 国
银行中最高的,但也仅为 6.87%。资金短缺
和来源不稳定,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致使其生产经营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
2.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
称。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是信息不对称
的。假如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知道中小企
业的项目成功概率,即二者之 间的信息是对
称的,那么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风险就不会 出
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识别高风
险和低风险的项 目,因此 可以针对项目的不
同风险,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和项 目进行更
严格的审批 ,从 而提 高风险企业必须付出的
非利息成本;对低风险中小企业和项 目则 实
行较为宽松的审批,甚至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从而降低低风险企业必须付 出的非利息成
本。这样,高风险的 中小企业将更多地被淘
汰出局.低风险的中小企业将不会退出申请,
商业银行的平均贷款风险将不会由于中小企
业融资而加大,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风险也将
不会产生。
商业银行无法 了解中小企业的项 目成功
概率.无法识 别高风险企业和低风险企业。
而任何一个申请贷款的企业都对自己的成功
概率(或经营风险)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个认
识或信息并不能传递给银行,这就在 中小企
业和商业银行之间造成 了信息不对称。在这
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不同风险的中小企业
项 目无法执行区别对待的审批标准,只能执
行同一的审批标准。对于银行来说,这是一
个两难的选择。因为银行如果统一采取严格
的审批标准,则低风险的 中小企业将 因为成
本过高而退出申请,从而提 高企业项 目失败
的平均概率,这将会降低银行预期收益。但
另一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如果银行
统一选择宽松的审批标准,则由于中小企业
良莠不齐,高风险企业的逃废债务现象必然
增加。这同样会降低银行预期收益 ,这种现状
用。ERP规范将使用户变得越来越成熟,而用户的成熟将促使厂商向企
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帮助企业尽快消除“信息孤岛”,以实现信
息集成,加快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随着市场竞争形势越来越激烈,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尽快消除信
息孤岛,通过信息集成技术的实施 ,尽快提升管理水平,进而增强竞争能
力。所以,摒弃信息孤岛,坚持信息集成,是大势所趋。此外,政府的有
力引导、市场的不断净化、集成产品日渐成熟和用户的日趋理性等,必将
促进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必将极大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参考文献:
1.李宇宁.信息化进阶 st印By st印企业信息化初阶.电子工业出版
社 ,2004
2.张毅.企业资源计划(EP~P).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中共银川市委党校 宁夏银川 750071)
(责编:吕尚)
- — — — 157 -———
维普资讯
●企业研究 《经济师)2005年第12期
使商业银行陷入了“紧也不行,不紧也不行”的
两难境地。
3.商业银行对发展 中小企业业务认识不
到位。因为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每
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
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 同,结
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
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是对大企业贷款
成本的5倍。大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
费用考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据调查发
现,除了贷款之外,中小企业在结算、咨询、理
财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目前,商业银
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除了份额不高的贷
款之外,其他中间业务远未形成气候。
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实力支持中
小企业。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断
萎缩,可用资金十分有限。部分中小金融机构
资产质量下降.经营困难加剧,业务范围狭窄。
并且,目前受政策限制,城 乡信用社无法开具
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也
受到种种限制.制约了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
持,从而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的困难。
二、促进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对策
(一)直接融资方面的对策
1.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
资渠道。(1)解决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问题。我
国目前的A股市场属于我国的主板市场,主要
服务于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也是符合主
板市场服务成熟度较高的大型企业的特征,因
此入市要求较高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建
立分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后,市场可以细分出准
入要求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二板市场和场外
交易市场,这样,市场的准入要 求就不会对中
小企业进入市场并进行融资活动造成 阻碍。
(2)解决对中小企业市场关注度问题。我国的
资本市场是以A股市场为主要组成部分,相应
的,各方面关注的必然是成熟度极 高的企业。
而在建立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以后,政府
将更加关注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情况。那
么,在二、三板市场中,有关的政策也必然会有
利于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3)解决中小
企业市场容量问题。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以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的容量将会
成倍地增长,能够吸引更 多的优质资金加入,
资本的流动性也将大大加快,更加有利于我国
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中小企业融
资渠道更加顺畅。
2.建立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之后,市场可
以细分出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完善资
本市场。其不仅针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
资,而且是对传统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也是极有
帮助的。目前在深圳成立的创业板主要是针
对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而对传统型中小
企业的融资,仍然没有帮助。可是。我 国的大
多数中小企业仍然是传统型中小企业。这些
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社会稳
定作出重要贡献。未来资本市场细分出专门
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完善的资本市场,不但
为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个畅通渠
- --— — 158 ---——
道,而且也为传统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一个
畅通渠道,使广大的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资本
结构更加合理,抗风险能力更加提高,发展更
加健康。
3建立场外交易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
渠道。通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方针,来建
立场外交易市场,首先必须在政策上有所 突
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场外交易市场。然后
要完善针对场外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培育起市
场主体、引进先进的交易设备 ,培养一批专业
人才,把场外交易市场真正地建设起来,这样
才能有力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挖掘海外上市融资渠道,通过外国证券
市场,吸纳国际资本。到 国外上市作为一种新
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为了掌握海
外资本市场的情况,我国应成立专门的中介机
构,指导中小企业如何适应海外资本市场的规
范和要求.为企业上市和融资出具证明,提供
担保,宣传公司业务,实行信息公开披露、资产
评估等全面服务。
5.利用债券融资,发行企业债券。为配合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政府要从思想观念、管理
体制上进行创新:如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管
理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
善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放开债券利率,丰富
债券品种,培育债券二级市场等。
(二)间接融资方面的对策
1.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从观念上消除对中
小企业的歧视。要通过制度设计创新等多方
面的工作,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从观念上消除对
中小企业的歧视,消除长期形成的歧视中小企
业贷款的不公平待遇,废除歧视 中小企业贷款
的各项条款,在贷款业务上保持 大中小型企业
的平等竞争环境,切实落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方针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消解银行和 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
称。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通过在 商业银行和中
小企业之间建立起完善的资信评估、项 目评估
等中介机构,来提高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
的信息透明度 ,降低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
引起的向中小企业放贷所需的高额成本。
具体而言,可以由政府 出面,牵头银行出
资成立资信评估、项 目评估等中介机构,吸引
中小企业作为会员加入,并按企业总资产的一
定比例支付一定的入会 费作为保证金。资信
评估、项 目评估等专业中介机构,利用其专业
技术对所掌握 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收益状况
和中小企业所从事的项 目在其行业 中的成长
性、竞争力来评估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项 目
前途,最终分析 出中小企业的风险度、成功概
率。资信评估、项目评估等中介机构作为银行
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
除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解
决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融资的问题。
3.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
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改善内控机制,提 高风
险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环节,开发
信贷品种,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 中小企业合
理的资金需求。(1)根据 中小企业的特点,利
用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信设施,开办企业银行
业务、电子金融业务,实行综合账户管理。提供
全天候的查询、转账、咨询业务;在健全中小企
业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
手续,对一些信用度较高的企业提供贷款承诺
业务,部分短期周转可实行信用放款和应收账
户抵押贷款。(2)把贷款融资和企业财务顾 问
业务结合起来,逐步将贷款业务融入企业财务
顾问业务之中。(3)积极为 中企业提供快捷、
方便、小额结算服务工具。商业银行要在完善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代办、协办业务的基础上,
推广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回购与逆回购业
务,代理票据发行业务等。(4)为中小企业开
展融资租赁服务。商业银行应当利用自己的
优越条件,宣传和推广融资租赁业务,充当融
资租赁的主体和媒介。(5)对中小企业进行全
方位金融服务配套业务。把 中小企业的多种
融资需求整合在一起,开展 包括企业财务 管
理、筹资和融资、代理收付和结算、信息咨询和
市场调查、个人金融业务等在内的综合配套业
务。
4.大力发展地方性 中小金融机构。地方
性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 系,
在对 中小企业的信息掌握程度、银企关 系、零
售银行业务方面具有优势。另外,国有商业银
行为提高经营效益也收缩撤并 了一部分基层
营业点,因此,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对拓
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大
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力度,使其更好地
中小企业服务,笔者建议:(1)中央银行适当扩
大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城 市信用社的贷款利
率浮动幅度,建立完善城市信用社再贷款、再
贴现机制;也可以适 当考虑存款利率浮动 问
题,引导一部分资金流入中小金融机构,同时
也为以后的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2)拓宽业
务经营范围,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实力。
允许中小金融机构开展住房贷款和消费信贷
业务,在一定区域 内进行中小金融机构承兑小
额银行承兑汇票和开具信用证的试点。(3)加
强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出台《中小金融机构
重组办法》,组建多种形式的地方商业银行或
联社,增强其系统调节能力。(4)加强对地方
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监督其业务活动,确
保其坚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工作
中心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上来。
参考文献:
1.刘曼红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 问题研 究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贾男 民营企业外源性融 资问题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04(02)
3.刘瑞波、论民营企业融资的次序及途径
[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2)
4.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
[J].经济研究,2000(04)
5、秦志宏,王刊、我 国民营企业资本形成
与融资模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03)
(作者单位:宁波广播 电视大学经济管理
系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若佳)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