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孔桩
施工技术及标准化相关要求
2012年10月
冲击钻孔桩概念
冲击钻成孔灌注桩是利用冲击式钻机把带
钻刃的、有较大质量的冲击钻头(冲锤)
提高,靠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削切岩层或
冲挤土层,上下往复冲击将土石劈裂、劈
碎,部分碎渣和泥浆挤入孔壁中,大部分
成为泥渣随循环泥浆排出,最后灌注水下
混凝土成桩的方法。
冲击钻孔桩施工
适用的地层和土质
较广泛,对岩石地
质钻进效果好,当
钻进普通土质时,
进度相比较其它方
法较慢。
对于黏性土、砂类
土以及软弱岩层,
旋挖钻的钻进速度
较快,更适用。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过程模拟动画
第一部分 施工准备
1、前期准备工作
①场地平整:
开工前应平整场地,地面标高不足设计桩
顶标高时通过填土或提高钢护筒至设计桩顶
标高。每个墩位设一个工作平台,必须满足
钻机就位、吊放钢筋笼以及砼运输灌注的平
面位置要求;
②钻机就位:
钻机摆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确定,必须
安设平稳、牢固。同时对钻机的及其配套
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卷扬机、钢丝绳、钻
头、泥浆泵、测绳等),钢丝绳断丝超过
5%时必须进行更换。
③泥浆池开挖及防护
④其他相关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渣样盒及渣样袋,测锤、制作
探孔器等。
探孔器示意图
测锤
专用测锤的制作采用壁
厚3~4mm的圆形钢管,
直径为133mm,底部
使用厚3~4mm的薄钢
板封底,高度200mm
,内部使用砂子来调整
重量,使之能够达到理
想的比重值。测锤下端
为平底,上端为圆锥形,
顶部焊接螺帽,便于连
接标有刻度的专用的无
收缩测绳。
2、桩位放样
测定桩位和地面标高。桩位放样时,
桩的纵横向允许偏差满足验标要求,并
在桩的前后左右距中心2m处分别设置护
桩,以供随时检测桩中心和标高。每台
钻机配备检测过的测绳,以备随时检测
钻孔深度。
3、护筒埋设
护筒用6~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桩径大
20~40cm。四周夯填粘土,护筒顶要高出地
面30cm以上(同时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
位2m),护筒长度不小于(护筒长度2
-4米),护筒顶端留有高40厘米、宽20厘
米的出浆口。
4、泥浆制备
冲击钻机钻孔可将黏土加工后投入孔中,
利用钻头冲击造浆。
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
应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
记录表。对冲击钻孔的泥浆指标要求如下表所示:
钻孔方
式
地层情
况
泥浆性能指标
相对
密度
粘 度
(s)
含砂率
(%)
胶体率
(%)
PH值
冲击
一般地
层
~ 17~20 ≤4% ≥95 >
第二部分 钻孔施工
1、钻进
1)开孔时要采用低档,确保开孔时不偏位,控制
进尺速度,待钻至护筒下1米后,再以正常速度钻
进;
2)应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当钻头直径磨损较大时
(一般>15mm)应修补、加焊钻头;
3)为防止钻孔影响相邻已灌注桩砼强度,采用“
隔一钻一”方式;相邻桩开钻要相隔24h以上。
4)应随钻孔过程做好相关记录,留置好各地层渣
样核查地质情况。
2、成孔检查
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及终孔后以及灌注混凝
土前,对钻孔进行阶段性的成孔质量检查。
①、孔径和成孔倾斜率检测
桩成孔后,按照桩数的25%采用测壁仪进行成孔孔
径和成孔倾斜率的检测,剩余桩数采用自制钢筋检
孔器进行成孔检测,检孔器的直径、长度符合规范
要求。
②孔深和孔底沉渣检测
孔深和孔底沉渣采用标准测锤检测,测
绳经检校过的钢尺进行校核。
3、第一次清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高程后,经对孔径、孔深、孔位、竖直度进行检
查确认钻孔合格后,进行第一次清孔,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直至
孔内泥浆指标满足要求。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孔内排出或抽出的
泥浆手摸无2 ~ 3mm颗粒;泥浆比重~;含砂率小于4%;黏
度17 ~ 20s;浇筑水下砼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5cm,摩擦~
桩不大于10cm。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在钢筋笼和导管安放完毕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再次检测桩
底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超标,要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直至达到
上述标准,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标准化相关要求:
①钻孔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施工进展情况,填写钻
孔记录表,包括时间、高程、档位、进尺情况等;
②在成孔过程中和终孔后,要用检孔器验孔,检
孔器外径比钢筋笼外径大10cm,长度为桩径的
4~6倍。
渣样留取1 地质情况对照
③每钻进2m(接近设计孔底高程时每)或在地层
变化处,应在出渣口捞取钻渣渣样,洗净后收进专用
渣样袋内保存,标明土类和高程,以供确定终孔高程;
第三部分 钢筋笼制作、安装及质量控制
1、钢筋笼的加工设备:
钢筋切断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
钢筋调直机、钢筋镦粗机、滚丝机、电焊
机等。
2、 镦粗:指用压力使坯料高度减小而
直径(或横向尺寸)增大的工序。这
是塑性成形工步中最基本的成形方式。
该工艺可确保钢筋不因套丝而削弱截
面积,充分发挥母材强度,而且保持
连接快速、方便的特点。
工艺流程:钢筋端部镦粗→切削直螺纹
(采用砂轮切割机进行) →攻直螺纹
丝口(用专门的套丝机进行) →打毛
(砂轮机)
钢筋纵向主筋连接采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主筋接头错
开布置,同一断面的接头不超过该截面钢筋总数的50%,接
头断面距离不小于1m。为保证镦粗钢筋的质量,每加工一根
镦粗直螺纹钢筋, 用通规和止规检测。钢筋下料时切口端
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 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镦粗头不得
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裂纹。不合格的镦粗头应
切去后重新镦粗, 不得对镦粗头进行二次镦粗。
3、焊接要求:
钢筋笼箍筋采用
焊接,搭接长度要
满足要求,主筋焊
接使用502以上焊
条,焊缝饱满,无
砂眼,焊渣或焊瘤
要及时敲除。
2023/7/1327
成品钢筋笼
4、钢筋笼安装:
用于吊装的部位要加
强焊接质量。钢筋笼
安装时,一般用25T汽
车吊起吊,起吊时采
用三点起吊至孔口,
入孔时应对准钻孔中
心竖直插入,严防触
及孔壁;
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在清孔结束后,及时放入孔内,入孔后位置准确,
符合设计要求,并牢固定位。钢筋骨架底面高程偏差控制在
±50mm,并采取设置防浮钢管与钻机底座联结、在钢筋笼底主
筋上对称加焊四根带钩防浮钢筋等有效措施防止钢筋笼在混凝
土灌注过程中上浮。
钢筋骨架制作和安放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mm) ±10
箍筋间距(mm) ±20
骨架外径(mm) ±10
骨架保护层厚度(mm) ±10
骨架中心平面位置(mm) 10
骨架底面高程(mm) ±10
5、标准化相关要求:
①钢筋笼应采用模具标准化制作;
②钢筋笼每隔1~2m设置临时十字加劲撑以防
变形;
③每节骨架均应有半成品标志牌,标明墩号、
桩号、钢筋笼长度、节号及质量状况等;
④Φ25以上的Ⅱ级钢筋应采用镦粗直螺纹套
筒连接,接头必须按有关试验规范进行试验
和验收。
⑤钢筋下料裁切时,应在砂轮切割机上切头
~1mm,以保证端部平整;
⑥机械套筒连接时,必须使竖向主筋对号,
再同步拧紧套筒,使套筒两端正处于上下主
筋宜标明的画线上,否则应重新调整,以确
保钢筋的连接质量;
⑦丝头应有塑料保护套,不得由污染、生锈
及机械损伤;
⑧钢筋笼下放到位后,要对其顶端定位,防
止浇筑砼钢筋笼偏移、上浮,下放过程中要
留存影像资料。
钢筋笼制安注意事项:
①桩基钢筋笼安装作为直接影响桩基质量的
隐蔽工程,必须全程旁站并做好详细记录;
②必须严格控制钢筋笼的套筒连接质量;
③必须保证桩基检测管的焊接质量;
④必须对钢筋笼进行精确定位;
⑤钢筋笼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用木塞将检测管
管口封住;
⑥检测管内应注满清水。管口应高出设计桩
顶70cm~120cm。
钢筋笼偏位示意图
第四部分 水下砼灌注
1、灌桩前准备工作:
①二次清孔:
安放钢筋笼与导管浇注水下混凝土间间
隔时间较长,孔底易产生新碴,待安放钢
筋笼及导管就序后,采用换浆法第二次清
孔,以达到置换沉渣的目的。施工中勤摇
动导管,改变导管在孔底的位置,保证沉
渣置换彻底。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标准(新规范):
孔的中心偏位:群桩<10cm,单桩<5cm
孔 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 斜 度:<1%
孔 深:支承桩:比设计超深不小 于5cm
沉 淀 厚 度: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5cm
相 对 密 度:~
黏 度:17~20Pa·s
含 砂 率:<2%
胶 体 率:>98%
泥浆三大指标检验仪器
检测泥浆比重 含砂率实验
②导管水密试压试验
导管初次使用应做导管水密试验。在平整场地
内将整根导管进行拼装连接牢固后,将导管顶口
封闭,并留一注水孔,用水泵向导管内注满水后,
用气泵或空压机向导管内加压,试压压力宜为孔
底静水压力的倍,试压时间宜为2~3分钟,
压力表读数不降低,导管表面不滴水或漏气,即
表示导管水密性合格。如果存在漏水现象,则此
节导管为不合格导管,不能使用。水密试验结束
后,自下而上编号拆卸,以便在孔位导管安装时
对号组拼。
导管水密试验
试压压力计算
1、计算公式:P压=静=ρgh
其中:P压—试压压力(Pa)
P静—孔内最大静水压力(Pa)
ρ—清孔后孔内泥浆比重,按1100kg/m3计
g—取值
h—孔内最大静水深度。按70m计(m)
2、计算过程:
P压=静
=ρgh=*1100**20=(Pa
)=
2、安装导管
根据孔深,由现场技术员配管,保证导管
底端距孔底30cm~60cm,顶端比钻机底座略高。
安装导管时逐节上紧,防止导管灌注时松动漏
浆或更严重脱落导管。导管安装时必须检查密
封圈,损坏的密封圈不得使用,禁止不使用密
封圈。按编号下放导管,并认真记录每节导管
的编号、长度、所处节数,严禁混淆顺序。
3、塌落度试验
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在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
应无明水。底板应放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
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
在装料时应保持固定的位置。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
土试样用小铲分三层均匀的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
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层用振捣棒插25
次。振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每次插捣
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
以稍稍倾斜。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
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
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
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
抹刀抹平。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
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
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
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提起坍落度筒后,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
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塌
落度值;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
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如第二
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
不好,应予记录备查。
混凝土进入漏斗时的坍落度控制在18~22cm
之间。
混凝土坍落度检验
2023/7/13
4、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盘砼的灌注时,需要验算砼料斗的体积,即第一斗
砼的体积必须使封底后导管埋入砼面不少于100㎝。
为避免水泥结块或砂石料中块状物混入砼中堵塞导
管,宜在搅拌机出料口安装钢筋网(网眼≤10cm )过
滤砼。
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应紧凑、连续不断地进行
灌注,严禁中途停工。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
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拆卸导管,一般宜保
持导管的合理埋深2~6m(根据现场环境控制)。每次探
测数据和拆卸导管长度应填入“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
记录表”。
①首灌砼数量计算
为使得混凝土排空导管内泥水,并在进
入孔内后,将孔底沉渣全部挤到混凝土面上,
并将导管口封在混凝土内防止泥水再次进入
导管,必须使用大集料斗进行首灌冲孔。首
灌混凝土的数量必须满足2个条件:①导管
口埋入混凝土深度1m~3m;②孔内水压与导
管内混凝土柱压力平衡。首灌混凝土方量计
算公式如下: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取1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
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
——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
——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量测导管埋深
2023/7/13
量测导管埋深
2023/7/13
根据水下混凝土浇筑标高分节拆除导管
2023/7/13
水下灌注砼注意事项:
①水下灌注砼灌注过程作为直接影响桩基质
量的隐蔽工程,必须全程旁站并做好详细
记录;
②每车砼灌注前,灌注人员需加强监测其质
量,发现离析、泌水、和易性差及塌落度
不满足要求的砼必须退回拌合站,严禁使
用;
③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4m,不能埋置过深;
④一旦发生较大故障,不得慌张,不得私自
处理,必须上报领导,由领导指挥处理。
灌注过程中,前场、后场必须时刻保持联
系,任何人不得中途擅自离开岗位。值班
人员要保证手机通讯畅通;
⑤桩头超灌高
度应控制在
~1m,应准
确计算最后一
车砼数量,避
免造成浪费;
第五部分 常见问题处理
1、钻孔桩施工常见问题:
①钻孔异常:坍孔、弯孔、缩孔、卡钻、掉
钻等。
②灌桩异常:钢筋笼偏位、挂笼、浮笼、翻
浆不顺、堵管、导管超拔、导管拔不出等。
底。
2、坍孔
判断方法:在钻孔过程中,如果钻孔内水位突然下降,
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表示已坍孔。此时,出渣量显著
增加而不见钻头进尺,但钻孔负荷显著增加,泥浆泵压
力突然上升,造成憋泵。一旦坍孔,钻孔便无法正常,
易 造 成掉 钻 、 埋 钻 事 故。
原因分析:
(1)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如泥浆比重偏小,胶体指标不
合格,护壁效果差。
(2)施工操作不当,如提升、下取渣筒或钢筋笼时操作不
当,碰撞孔壁。
(3)孔内泥浆液位低于孔外水位,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
低了泥浆的护壁性能。
(4)护筒刃脚埋深不够,或刃脚造壁不牢,护筒周围未用
粘土填实,致使护筒底口孔壁坍塌。
(5)在松软沙层、流
砂或软塑淤泥质土
层钻孔时,进尺太
快,泥浆护壁不良。
(6)地层漏浆,局部
有地下水潜流,或
者卵石层空隙大,
未及时向孔内补充
泥浆,孔内压力过
小。
(7)护筒周围堆放重
物或机械振动等。
(8)成孔后未及时浇
筑混凝土,静置时
间过长。
坍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陆上埋设护筒时,宜在护筒底部夯填50cm厚粘土,必
须夯打密实。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夯实粘土,防止
护筒变形或位移,应夯填密实不渗水。
(2)水中振动沉入护筒时,应根据地质资料,将护筒沉穿
淤泥和透水层。护筒质检要有可靠的联系,使护筒不会因水流
影响而晃动。
(3)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水位1m以上,在潮汐影
响区域内钻孔时,宜有虹吸管等连通措施,以调节孔内水位。
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应有备用
设备,以应急需。
(4)施工通道的布置应离孔位一定距离,尤其在地表水下
10m左右深度有淤泥质粘土之类的软弱土层时更应注意。
(5)应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
卵石申钻进时,可用一或二档转速,并控制尺度。在地下水位
高的的粉砂中钻进时,宜可用低档慢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
密度和提高孔内水位。
(6)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7)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混凝土的间隙时间。
(8)发生坍孔时,应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1m以上,待
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
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3、断桩
现象:
成桩检测结果为桩身断裂局部或大面积残缺夹泥。
原因分析:
(1)混凝土坍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混
凝土和易性差,导致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混凝土时,中
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2)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出错,或者盲目提升导管,使导
管脱离混凝土面,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3)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混入混凝土
中。
(4)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导管内,混入混凝
土中。
(5)混凝土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
长,造成堵管事故。
(6)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无法清理,或使
用吸泥机清理不彻底,使灌注中断造成断桩。
(7)由于水泥结块或者在冬季施工时因集料含水量
较大而冻结成块,搅拌时没有将结块打开,结块卡在导
管内,而在混凝土初凝前不能疏通好,造成断桩。
预防措施:
(1)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以及钢筋
最小径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拌和前,应检查水泥是否
结块;如果在冬季施工,拌和前还应将细集料过筛,以免因细
集料冻结成块造成堵管。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18~22cm范围
内,混凝土拌合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
混凝土不应有离析、泌水现象。
(2)制作钢筋笼时,为使焊口平顺,最好采用对焊的方法。
若采用搭接焊法,要保证接头不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
筋笼卡住导管。
(3)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导管的直径,尽
量采用大直径导管,使用前要对每节导管编号,进行水密
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以防导管渗漏。导管安装完毕后还
应该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尤其要记好每节导管的长度。
(4)若使用传统的运输车从拌和站运送混凝土,为保
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的埋置深度,可在施工现场设置
两条运输便道,前两辆运输车同时从两条便道运送混凝土,
连续灌注。
(5)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
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
不符合要求时,不能使用。
(6)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应不大于
40~50cm(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回淤泥中)。首批灌注混
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
管底部的需要。
(7)关键设备(如混凝土拌和设备、发电机、运输车
辆等)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混凝土能够连
续灌注。
(8)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应连续灌注混凝土。
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一般控制导管的埋置深度在2~6m范
围内为宜,要适时提拔导管,不要使其埋置过深。
断桩的常用处理方法:
(1)断桩后如果能够提出钢筋笼,可迅速将其提出孔外,
然后用冲击钻重新钻孔,清空后下钢筋笼,再重新灌注混凝土。
(2)如果因严重堵管造成断桩,且已灌混凝土还未初凝时,
在提出并清理导管后可使用测锤测量出已灌混凝土顶面位置,
并准确计算漏斗和导管容积,将导管下沉到已灌混凝土顶面以
上大约10cm处,加球胆。继续灌注时观察漏斗内混凝土顶面的
位置,当漏斗内混凝土上下落填满导管的瞬间(此时漏斗内混
凝土顶面位置可以根据漏斗和导管容积事先计算确定)将导管
压入已灌混凝土顶面以下,即完成湿接桩。
(3)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10m以下处,且混凝土已终凝,
可使用直径略小于钢筋笼内径的冲击钻在原桩位进行冲击钻孔
至钢筋笼底口以下1m处,然后往孔内投放适量炸药,待钢筋笼
松动后整体吊出或一根根吊出。然后再进行二次扩孔至设计直
径,清孔后重新灌注混凝土。
(4)若断桩位置处于距地表5m以内,且地质条件良好时,
可开挖至端断桩位置,将泥浆或掺杂泥浆的混凝土清除,露出
良好的混凝土并凿毛,将钢筋上的泥浆清除干净后,支模浇筑
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回填并夯实。
(5)若断桩位置处于地表5m以下、10m以内时,或虽距地
表5m以内但地质条件不良时,可将比桩径略大的混凝土管或钢
管一节节接起来,直到沉到断桩位置以下处,清除泥浆及
掺杂泥浆的混凝土,露出良好的混凝土面并对其凿毛,清除钢
筋上泥浆,然后以混凝土管或钢管为模板浇筑混凝土。
(6)若断桩问题较严重,需上报设计、业主单位,设法补
桩。实在不行就只能用将断桩冲掉重来。
第六部分 桩基检测
1、桩基检测的常用方法:
①低应变检测法;
第六部分 桩基检测
②超声波检测法;
2、桩基检测前的准备
工作(超声波法):
①清除检测管中的泥
浆和杂物;
②检测管内注满清水
并用木塞封住;
③准备桩基的各种数
据资料(桩基编号、
设计桩长、桩径以
及桩基灌注时间等)
3、桩基的质量分类:
①Ⅰ类桩:桩身完整;
② Ⅱ类桩: 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
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
③ Ⅲ类桩: 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
承载力有影响 ;
④ Ⅳ类桩: 桩身存在严重缺陷.